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没有一个经济数据 一文看懂中国经济周期的真相

日期:2019年01月15日 09:21 来源:威鹰 作者:佚名

04

钱的唯一出路就是房地产

在一般老百姓的心里,国家投资就是国家出钱。可国家哪儿有钱投资啊,财政收入都是有明确用途的。

所谓国家投资,一般而言是“国家请客,银行出钱,基建买单”。当时的设想是很好的,这些钱主要投向基础建设。

借来的钱也是钱,也可以用来买东西,银行凭空创造了“消费需求”从基建项目流向上游产业链,而钱的一部分也变成工资收入,创造更多消费需求。

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马力又全开了,开工就要投资,企业投资就要贷款,别忘了,国家的刀还架在银行的脖子上呢。

这就是加杠杆的第二步,企业加杠杆。

 

看上去没毛病,从2009年,经济增速又开始往上,好像走出了危机,但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四万亿”是政府创造“需求”刺激经济,但问题在于,政府的基建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是下游,又是上游。

基建有一定的下游消费产业的属性,比如政府造一个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本质上是政府替市民消费。

但基建又有上游原材料行业的属性,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一个副产品——土地。

基建的结果之一是城市化,城市化的结果是增加土地的价值,一块荒地,征收价格很便宜,可是“四通一平”,规划了商业、医院、学校、公园等市政项目后,立刻翻十倍、百倍。而土地正是房地产最主要的“原材料”。

 

所以国家投资并没有真正解决需求的问题,就算房地产开发商把房子造好了,在没有卖出去之前,都是“库存”,问题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原点——消费需求在哪儿?

所以我前面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只有需求增长支持的经济增长才是健康的,否则不过是空中楼阁。

消费行业是稳健的,撒不进钱怎么办?可有一个行业除外,正是兼具了消费和投资双重职能的房地产。

而且,2008年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像经济学家预料得那么长期,反而是走了个V字底,从全球到中国,经济恢复比想像的快多了。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钱太多了!

还记得“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吗?任何一个行业稍有机会,热钱就蜂拥而至,又呼啸而去,只留下一地鸡毛。

这些钱,任何一个行业的需求都无法承接,最后归属只有一个可能——买房。

2008年以前的房地产,基本上是正常的,增长的动力来自城市化、居民收入增长,以及房改释放的需求。但2008年以后,为了启动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银行魔术师要开始表演“大变活人”了。

05

“三大杠杆”完美会师

二十年前,曾经流行过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美国老太太年轻时贷款买房,终于在临终前还光了最后一笔贷款;中国老太太存钱买房,终于在临终前存够了钱,拿到了钥匙。

故事的力量是无穷的,比书里的故事更有力量的,是“发生在您身边的故事”。

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三成,贷款70万,你此时的净资产是30万。五年后房价涨一倍到200万,加上还掉的10万,净资产从30万增加到140万。

有人说是房价涨得太快,但你要知道五年涨100%,年化收益15%,并不离谱,但加了杠杆就是366%的收益。

房价涨得再快,发财也还是要依靠银行杠杆来带。哪怕房价涨幅每年只跑平通胀的3-4%,加了杠杆就是10%以上,也足以让这个财富游戏继续玩下去。

财富效应可提升消费信心,以前给孩子买一个文具盒就行了,现在要升级,豪华别墅装文具盒,家里放一个,学校放一个,这就解决了王总和产业链上游的厂家扩大的“产能问题”。

虽然它只是“纸上财富”,但也足以吸引后来者效仿。这就样,最后一个杠杆——居民消费杠杆也加上去了,“三大杠杆”完美会师,中国经济终于稳住了。

可凡事要回归常识,房子最终还是消费品,而消费的长期增长永远是受人口增长制约的。杠杆是“寅吃卯粮”,房贷也是把未来的房地产消费需求提升实现。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国家不会不懂,所以经济前脚启稳,后脚就开始“去杠杆”,不去不行了,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到了不敢看的地步了。

去杠杆产生的波动,叠加了经济本身的周期性波动,这才是2018年衰退的主因。

“去杠杆”就是逼债,可问题在于,银行变钱时,个个踊跃报名,要收回时,咦,

杨白劳呢?

06

谁都不是“杨白劳”

谁是杨白劳?这是去杠杆的首要问题。

首先,欠了房贷的人不是杨白劳,房贷是银行真正的优质资产,要真的收回,银行坏账率就要蹭噌噌地往上窜了。而且下手狠了,又伤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居住需求,只能控制住,慢慢来。

其次,政府更不可能是杨白劳。因为贷款已经转给投资公司,连法人代表都换成基层员工。然后手一摊,我哪有什么杠杆。

当然,账是不可能赖掉的,只是大部分“流动的活钱”都积淀为土地价值,变成了宽阔的道路、便利的市政,空荡荡的园区、空置的商品房这些“暂时的死钱”,等待未来的经济增长去消化后,才能重新变成“流动的活钱”。

当然,还有一部分土地,确实从房子变成了真正的财富,但问题是它不在“欠钱的人”的手里,欠钱的没钱,有钱的不欠钱,有钱又欠钱的都是银行的财神,你怎么“去杠杆”?

能够收回来的,就只有企业的杠杆了,但2018年的问题也正是出在这儿。当初放贷款的对象大多是国有企业,但后来不知怎么,降杠杆的光荣使命却落到了民企头上。

看上去是大家一直在讨论的“国进民退”,但实际情况没这么简单。

2008年之前,经济是超常增长的,之后回归常态,但请注意,宏观经济速度的变化的背后,隐藏着微观企业竞争力的改变。

经济高速增长期,新需求大多来自新的细分市场的增量,龙头企业很难顾及这些小的细分市场,中小企业的增长率常常高于大企业,行业趋向分散。

而经济常态增长或者衰退期,各行业都进入“你死我活”的存量竞争,龙头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一步步收割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行业趋向集中。


行业集中度上升

国企经过“抓大放小”的改革,“胜”下的都是“行业巨无霸”,而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企,“大鱼吃小鱼”的存量竞争,反应在中国经济上,就给人以“国进民退”的感觉。再加上近几年有一些对民企不太友好言论,让民营企业家不敢投资实业,纷纷在热钱上打转转,也进一步削弱了民企的竞争力。

但问题在于,民企是贡献就业的主力,就业决定消费,消费决定增长。民企也不是杨白劳,地位绝无可能削弱,所以,企业“去杠杆”也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而且,此时的经济周期已经不是2008年以前的周期了,中国经济已经被房地产深度绑架了,而房地产又具有极强的金融投资属性,集齐了“贪婪、愤怒、嫉妒、懒惰……”的人性七宗罪,不是大起就是大落,几乎不可能平稳小步增长。

更糟糕的是,被房地产绑架的消费者也是有预期的:房价走高,影响到无房者的消费信心;房价走低,又影响到有房者的消费预期,这等于把消费的波动也加大了。消费波动一大,上中游的产业就更大了。

从2010年到现在,热钱在不停的流动,但只要你一收,立刻伤及无(民)辜(企),经济数据立刻“死给你看”,吓得不但收回来的钱又重新放出去,还要再赔上一笔“精神损失费”。

 

看上去是个死结,难道中国经济就没救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前面说的“经济周期”和“信用财富”的本质上来。

07

2019年会更糟吗?

前面说了,不管是由非理性预期带来的经济增长,还是由银行创造的财富幻觉,只要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其本质一定是“寅吃卯粮”,用未来的经济潜力,来现实现在的GDP。

相应的,所以“经济衰退”常常并非是消费需求衰退,而是“卯还寅账”,还过去过度增长的旧帐。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去杠杆”,或者说,经济常态增长本身就是在“去杠杆”。

以房价为例,只要稳住五年不涨也不跌(其实相当于跌了15-20%),回归居住的本质,不管是居民杠杆,还是政府杠杆,都会明显下降,而对GDP的影响,顶多就是每年一个点,对就业的影响就更小了。

现在所谓的“去杠杆”,其实一个是控制新的杠杆,二是部分杠杆过高的行业的结构性的“去杠杆”,只是今年刚好叠加了一个经济衰退的小周期。

长期而言,要回归常识,回归本质,本质就是消费,只要稳住就业,消费就不会出大问题。

插一句嘴,中国经济真正的大麻烦是人口增长放缓,但真正的影响可能还要十几年后才出现。因为人口增长指的是“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后者目前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属于消费能力比较弱的一群人,目前前者对消费的拉动远高于后者的消失。

而且,前面还提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有时是决定性的)外生变量——科技发展,像5G、新能源产业,本质上都在创造人口增长之外的新消费需求。

所以说,我个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这次始于2018年的衰退,只是一次比较大的波动而已。

之所以乐观,因为真正吓人的只有“宏观经济数据”,你完全没必要不关心这些被预期“污染”的数据——人总是在萧条时谨慎,在过热时狂热,再加上政府为了逆转大家“涨时看涨,跌时看跌”的预期而进行的“平衡调节”,经济数据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我的乐观来源于身边的微观信息:一部分人在甩卖房子,但更多的人也准备入手;虽然手机、汽车没以前卖得好,但网红食品排的队还是那么长;酒店少了一些商旅客户,但出国旅游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虚高的药价、骗人的保健品、K12过度教育等 “久治不愈的消费毒瘤”正在被一波波“清算”,其中释放的消费力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但也别小看周期,毕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有一个笑话,两个人坐电梯到了二十楼,记者问他们是怎么上来的,一个说要不停地跑步,一个说是不停地做俯卧撑就行了。

现在这部电梯又下降到起点,那两个人终于认清电梯的本质,骂骂咧咧地准备离开。

这就是经济周期,就像电梯来来回回,只是每一次的乘客都不太一样,唯有认清这个事实的人,才能避开下降的电梯,等到上升的电梯。

原标题:人神共奋 | 没有一个经济数据 一文看懂中国经济周期的真相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62712c6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经济数据 
评论: 没有一个经济数据 一文看懂中国经济周期的真相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16) 热点(2628) 新闻(13167) 国际(5229) 娱乐(4547)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03) 音乐(2082) 民生(3717) 行业(289) 财经(1638) 股票(36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1)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5) 医学(359)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2)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849) 观点(1020) 房产(1108) 汽车(28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7) 展会(4) 数码(209) 足球(222) 体育(1069) 教育(1378) 高校(1649) 法制(2197) 军事(550) 游戏(258) 小说(691) 美女(19313)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4)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