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没有一个经济数据 一文看懂中国经济周期的真相

日期:2019年01月15日 09:21 来源:威鹰 作者:佚名

01

买买买才是经济发展的王道

前几天吃饭,席间有长辈问我:“为什么都说现在经济不景气,但市场还是很繁荣?”

我试图用很多宏观数据证明经济有多么不好,但结果是他们更糊涂了。宏观经济的各种复杂的、自相矛盾的数据指标,常常会把人带到沟里去,

所以这篇讲宏观经济的文章,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从微观可感知的东西讲宏观,不用任何经济数据,也尽量不用经济术语。

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合起来叫一个“经济周期”。普通人想要理解经济周期,可以从产业这个接触比较多的角度入手。

首先我们把产业分成三大类,不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分法,而是下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上游产业,这才是造成经济周期的微观原因。

下游产业都是大家最熟悉的消费品行业,你去买衣服,做衣服的服装厂、卖衣服的店都是下游产业。包括衣(服装)食(食品饮料)住(房地产)行(汽车),还有消费电子、家电家居、餐饮零售、娱乐教育、宾馆旅游等等。

这些衣服是哪儿来的呢?中游行业。产生面料的纺织厂,批发市场、产生缝纫机的纺织设备厂都是中游产业,中游的产业是指为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机器设备的行业。


中游的产业又需要上游产业提供原料,像面料的上游就是化纤,还包括石油石化、钢铁建材、矿业农业、电力煤炭等等行业。

这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完整的产业链:消费需求是由下游向上游传递,产品供给从上游向下游传递。

所以说,消费需求是最大的经济增长动力,买买买才是经济发展的王道。2008年以前,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健康正常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是由真实的下游消费需求推动的。

当时的下游需求有三大块:

第一个是国民收入的提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随着收入提高,整个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也越来越丰富;

第二个是出口,也就是国外的消费需求,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全球产业链,成为产业门类最丰富的国家,没有之一。

第三块是国家在教育医疗文化交通基建方面的投入,可以看成是国家替老百姓“消费”。

此外还有一个变量:科技发展。网络新经济,创造出的新需求。

大家可能要问:“需求的增长”从下游传递到上游,看上去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为什么会产生“有时增长、有时衰退”的经济周期呢?

因为还有一样东西影响着“需求信息的传递”:人的预期——从好的角度讲,叫“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从坏的角度讲,那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02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前面我们都是就事论事,但漏掉一个重要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不光会总结事实,还会据此推测未来。

王总是一家文具用品公司的CEO,大家知道,文具用品这个东西,消费量很稳定,按理不太会波动。

事实也是如此,下游的消费品行业的特点是需求比较稳定,特别是其中的生活必选消费品,其增长速度只跟人口有关。

但这个稳定性,到了中游就被打破了。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到店里去买文具时,是不是每次货源都很充足,很少出现买不到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王总会提前生产,并要求批发商、经销商备足几个月的货。

那到底要准备多少货呢?这就是预测了,因为下游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厂商的经验是按往年的增长速度,比如8%,那今年的产能就要扩大10%,留有一定的余地。

王总回厂里一看,现有的机器设备厂房支持不了这个新增产能,还要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但固定资产不可能年年投资,此时就要提前预测未来三五年的产能,假如需求每年增长8%,那这次投资的产能扩张可能要放大到50%。

大家可能会想,按需生产就行了,为什么产能总要比需求“放大一点”呢?因为有竞争。

文具的需求虽然平稳,但时间分布上却不平衡,开学集中采购文具的时候,如果供货不及时,就会被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所以宁可多生产变成库存,也不能断货。

文具公司把下游的需求“放大”传递到中游的文具制造设备商处,中游厂商也以通常的理由再“放大”到上游的钢铁行业。

上游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投资巨大,工期也长,产能的增长比较慢,常常来不及生产,结果就是“原材料涨价”。

而且,这个涨价又受到预期影响,而被进一步放大。比如文具设备制造商明明只需要5000吨钢材,可发现价格一直在涨,那就进一万吨,多的囤起来。

每个中游厂商都这么干,上游材料的价格就涨得更厉害了。如果下游是汽车、电子、家电等等本身需求就有变化的可选消费品,那波动就更大了。


(以下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与以上中游为主的第二产业波动对比)

上中下游开足马力生产,整个经济一片繁荣。但实际上,我们知道,下游文具的需求并没有超速增长,那么这些多生产出来的设备、产品去哪儿了呢?全变成上中下游的固定资产和存货。

存货到了一定时候,有敏感的商家发现卖不动了,就开始低价“清库存”,那么生产就会停止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问题不对,都不敢生产,更不会扩大产能,这时,就会出现经济衰退。

这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经济过热——经济衰退”的周期。

衰退时人人好像末日将至,但实际上,下游消费能力依旧,放在仓库里的文具再过一年也会被卖掉,产能过剩的机器设备早晚都会产能不足,到时候,所有的增长故事都会再来一次,这就是周期。

所以,高于人口增长速度的“经济高速增长”,其本质只不过是“寅吃卯粮”,把未来的增长提前到现在实现;而经济衰退也不真的衰退,而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为此前的“经济增长”还债。

周期的罪魁祸首是“人的非理性预期”,但话说回来,经济没有周期,说明人没有梦想;人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由预期推动的“经济周期”,幅度也不会太大,本质上还是健康的周期,就像潮水一样,增长是一种“励志”,衰退是一次“洗澡”,而且每一次试错的过程,每一次周期,都有新的产业出现,新的明星企业诞生。

所以光有预期,问题不大,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有了另一样东西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人会变成“魔鬼”,经济衰退就有可能从“退潮”变成“海啸”。

这个东西叫做“金融”。

03

银行是如何“变钱”的

一般人对银行的理解都是这样的:把储户手里的钱吸收进来,再把这些钱借给企业。不光是老百姓这么认为,就连很多银行的人都这么理解。

这就大错特错了。

最简单的证据:如果银行把你存进来的钱,转手借给企业,那么你存在银行的钱是不是应该减少了?但你去查查银行卡里的余额,一分钱都不会少。

真相是:银行放贷款的钱,根本不是你存进来的钱。如果不是金融法规的硬性约束,银行根本不需要你的存款也能放贷款。

那么银行到底哪儿来的钱放贷款呢?答案很魔幻,但却是现代经济高增长的根本原因:钱是银行凭空“变”出来的。

放1千万贷款的过程是这样的:银行会计先在借款账户上增加1千万,再在企业存款账户增加1千万,Bingo!就这么简单,整个国家的钱就凭空多出1千万,企业把这1千万用于进原料买设备,GDP就增长了1千万。

事出反常必有鬼,钱当然不可能凭空变出来的,到底是哪里来的呢?答案很简单,贷款都是要还的,这一“还”,一笔存款和一笔贷款变同时消失,财富也就烟消云散了。

金融变出来的钱不是魔术,仍然是“未来的钱”,仍然是“寅吃卯粮”。

你很可能会想,那银行收回贷款的同时再放出来,不就可以一直保留了这笔财富了吗?只要银行不停放贷款,企业就能不停地扩大生产,经济不就能不停增长了吗?

但别忘了,前面说过,下游的需求是相对稳定,信贷扩张导致的生产过剩,卖不掉就变成了库存砸在手里,企业不是傻子,才不会乱贷款呢。

正是因为下游消费需求的制约,银行这个魔术师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变兔子”的小把戏,不会轻易“大变活人”。

事实上,在预期这一件事上,银行比企业还要理性,银行家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保守,最悲观的人,甚至老是做“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事——没办法,银行的收益也就是存贷差,风险却是无限的。

所以历次经济衰退,都是银行率先反应过来的。

2008年,由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银行不再向企业“借伞”,反而纷纷“在暴雨中收伞”,美国企业没钱,就砍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

前面说过,企业的产能都是几年前就投资下去的,原材料也是提前备好的,这订单说没就没了。支持增长的三大需求中的“出口”突然消失,美国的金融危机就这么传导到了中国。

2018的经济不景气,是钝刀子割肉,2008年却是“断崖式的下跌”,今年是困难,十年前是危险。而“危险”历来都会比“困难”更容易让人反应过度。

中国银行家的第一反应当然也是“收伞”,不管你效益好不好,先把贷款收回来再说。因为我不收,别家也要收,这叫“囚徒困境”——哪家银行收得早,就可以减少损失。

但这么一来,引发了债务链,谁都活不了。因为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占的比重太大了,完全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几乎不可能,政府就不得不出手了,全球各国金融主管部门都在干一件事,把银行家拉来,逼他们放贷款。

别以为只有我们这么干,美联储把各大金融大佬叫来开会,商量政府投资各大金融机构,实际上是“做人质”,不答应不让走,哪有什么“商量”啊。

中国的银行平时吃的都是“存贷差”这种政策饭,到了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自然不能在一旁干看。这就是2008年底,国家撒钱的背景。我们俗称的“四万亿”。

今天 很多人对这件事不以为然,但当时每个国家都在拼命向市场撒钱,任何反对的经济学家如果自己去做总理,也都会这么干。

银行放钱,就是整个经济“加杠杆”的过程,但银行肯放,不代表企业肯要,企业要看到需求,至少也要有预期的需求,出口已经废了,就只剩下居民消费和国家投资了。

既然是国家要求刺激经济,那自然是“你行你先上”,国家投资率先启动。

这就是加杠杆的第一步,政府加杠杆。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62712c6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经济数据 
评论: 没有一个经济数据 一文看懂中国经济周期的真相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15) 热点(2627) 新闻(13165) 国际(5229) 娱乐(4547)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03) 音乐(2082) 民生(3716) 行业(288) 财经(1638) 股票(36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1)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5) 医学(359)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2)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849) 观点(1020) 房产(1108) 汽车(28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7) 展会(4) 数码(209) 足球(222) 体育(1069) 教育(1378) 高校(1649) 法制(2197) 军事(550) 游戏(258) 小说(690) 美女(19311)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4)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