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再现
300人报考招6人 她靠读唇语取胜
记者了解到,全国聋人高等教育单招考试一般由高校自主命题,没有统一标准,每个学校的难度不一致。听障考生要根据不同高校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去备考。考试基础科目为语数英,选择计算机方向的考生还要考物理和计算机知识,选择美术方向的考生增加素描、色彩和速写等考试内容。
“以英语为例,天津理工大学的难度接近普通高考水平,北京联合大学的难度相当于普通中考水平。”启聪学校高三班主任吴雪云表示,对此教师必须分层教育,要根据不同高校的难易程度分开好几拨来教学生。
在今年的26名考生中,程雅报考了长春大学的美术专业与融合教育专业,最终被长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融合班录取。据悉,融合教育专业即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上课,因此对听障学生的要求更高。融合教育专业考试除了基础的语数英三科,还要考听写能力与看画表达能力,相当于除了笔试,还需要面试。今年该专业面向全国招收6名学生,报考学生达300人。
“面试时有十几个老师在一旁记录。”程雅回忆面试过程,一是考官随机给稿,把稿纸上的字都读出来,要与正常人的语速大致相同;二是播放一段视频,要求写下视频主要内容,并根据视频的内容回答问题。这对普通人而言或许并非难事,但对于重度听障的程雅却是不小的挑战。据了解,普通人大约20分贝就能听到声音,而程雅需到120分贝才能听到。
“我觉得很难,可能会读不出。”程雅说,看视频时,虽然戴了助听器,但主要还是靠“看”,利用自己较强的读唇能力来获悉视频内容。她告诉记者,那个视频是一则新闻,说长春一市民在网上买手机,寄到却发现是空盒子,“第一遍看,我把 买手机 看成了 买麻辣烫 ,直到后面才明白 ”。
逐梦挑战
自编自导微电影 发明生命手环帮助听障人士
听障学生不仅有高校梦,也有执着的兴趣。已被天津理工大学录取的学生彭奕佳,去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少年”。他初中时喜欢上了微电影,于是自学电影镜头语言和视频剪辑软件。高一时,他与同学谢铭琛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用手机拍摄了微电影《同桌的你》,获市级比赛一等奖。
通过班主任的手语,彭奕佳告诉记者,从剧本创作到电影成形,一共花了近一个月,他都是利用正常上课学习之后的课余时间完成的。他通常都是晚上睡前在脑海里勾勒情节、台词,第二天一大早便用笔记录下来。
尝试微电影,激发了彭奕佳的导演梦。“现在的电视上并没有为听障人士专门设置的频道。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一是帮他们实现梦想,二是亲自制作片子,希望有一天可以在电视里感觉一下无声世界的精彩瞬间。”
彭奕佳不仅是小小电影家,还是小小科技发明家。“我一直想,能为我们特殊群体做些什么。”2015年,他和三个普通人一起研究,发明了生命智能手环。据介绍,灾害发生时,可以用手机蓝牙将灾害信息发送到手环上,接收后手环就会震动,提醒听障人士及时逃跑。与此同时,谢铭琛同学虽然报考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美术功底也不错,在微电影创作中负责美工部分,同时也担任校刊《心曲》的主编,利用学到的平面设计知识,负责校刊的编辑排版工作。
(原标题:广州听障学子首次被“聋人界的哈佛”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