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真体法师:儒家孝道与佛教孝道观的异同

日期:2015年01月28日 15:11 来源:圆觉杂志 作者:真体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道”一直被人们公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传统美德,然而佛教一传入中国就遭到中国道儒学人的责难。如《牟子理惑论》中的沙门剃头毁发、抛妻绝嗣、服饰违背等问题,至今也有一些人士喜欢如此地批评佛教,因为他们看到出家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样“敦伦尽分”。他们在偏狭的家庭观念及宗法思想下,认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语),虽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直到今天却仍有一些偏激的儒学者,批评佛教是反孝的宗教。

    其实,佛教不是反孝的,而是极端崇孝的。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所以说:“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又说:“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增一阿含卷十一》以供养父母准同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佛陀曾经开示弟子们:“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

    追溯两千多年前,佛陀成道后,建立了四方万众来归的佛教,为报母恩亲自上升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三月,演说《地藏菩萨本愿经》。欲令一切众生,悉皆图报父母之恩,特为表彰地藏菩萨,往劫因救母故,广发菩提之誓愿,以作未来众生,得出苦海之舟航。其次,释尊还在父亲净饭王逝世后亲自扶棺送到墓地。

佛典中《十善业道经》、《四十二章经》、《父母恩重难报经》、《未罗王经》、《增一阿含经》、《地狱经》、《萨婆多经》、《六度集经》、《孝子经》和《孟兰盆经》等等都是讲述佛教孝行的,教导佛教徒都要以“孝”为本。北宋时,时教大师契嵩在《辅教篇》中提出:五戒与五常异号而一体,“孝名为戒”、“孝为戒先”、“孝顺至道之法”等观点,从而确立了“孝”为核心的佛教伦理观。《梵网经》中以孝为戒,不孝亲则不足以言戒。《四十二章经》说:“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梵网经》云:“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发这孝顺之愿,万德以孝为本,自行以孝为先,没有孝顺,一切愿都不成,在家孝顺父母,出家孝顺师长,在家无孝子,出家无高僧,孝顺是至道之法。

《梵网经》又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孟兰盆经》中说:“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孟兰盆会,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既然一切众生辗转轮回,都曾做过我的父母,我们就要学习地藏菩萨要“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样,佛教的孝道思想报恩主义,犹如《地藏经》中所言,地藏菩萨由孝自己的父母,而孝一切众生的父母,由孝一切众生的父母,而孝一切众生,不单人类的众生,而且遍及三途六道一切的众生。试想世间一切的宗教哲学,其不谈孝道的暂且不提,其谈孝道的,无论如何好法,都不能比得上佛法这种似浩海烟瀚、广大无边的孝道思想了。

    佛教的上报四恩,下济三途,是把孝道观与报恩思想联系在一起。报四恩——父母养育恩、师长教导恩、国王水土恩、众生护助恩,是佛教弟子朝夕勤修的主要课题。这报恩伦理的义理很广泛,不光是自己的父母,还把一切人类与我有恩德的都包括在报恩的范围内。佛教认为“孝出于善,而人人皆有善心。”“孝顺至道之法”,把孝提到了至高的程度。佛教是以圣人之德、圣人之道报答父母之恩,故谓纯孝者也。

    印光祖师曾经开示:“须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以大菩提心,随顺机宜而为宣说,及与救济,于以契佛心而符已愿,扇慈风而息杀业,将见礼让兴而干戈永息,风俗美而天下和平矣。”佛教认为,人在生死流转之中,今天固然有父母,过去未来的无量生死之中,也有无量无数的父母。孝养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济过去未来的父母,在菩萨眼中,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母。所以我们佛教徒为广度众生等于孝敬父母,佛教是以现生的父母为主,而推及过去未来的三世父母,所以佛教对于广度众生,是报父母之恩的扩大,报众生恩,是由对父母的“小孝”推及对众生的“大孝”。

    人类的孝道思想和行孝的行为,应该是顺乎天然的本性而来的,尤其是在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对于行孝的史迹,斑斑可考。孝道为人生建立的根本,所谓“人生在世父母始”。许多人误会和尚出家不要父母,“无父无君”。莲池大师说:“父母恩重,过于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度脱父母,超越苦海,转生乐土,才算是永固彻底的孝。又佛教的孝道,亦可分三种来说:1、人天乘的孝道,注重孝养父母现生的福报;2、小乘人的孝道,度亲脱离苦海;3、菩萨乘的孝,普度一切众生(包括三世父母在内)离苦得乐,同成佛道。

    世间人的孝道,是狭义的、现世的、短视的、暂时的、不彻底的。

    出世间人的孝道,是广义的、三世的、远瞩的、永久的、彻底的。

    正所谓“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为人,孝而不了生死,不足以为孝。”

    我等佛子,为专心清净,成就道业,故暂时辞亲学道,非抛弃父母等不顾,亦非绝灭伦常之情理。试再一论世间孝行与出世孝行之暂时性与永久性,彻底与不彻底,就可知道佛教的人生伦理,才是人生最最高尚的伦理。

原标题:略谈佛教的“孝”道观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top/FoDao/2015-01/5389.html,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zhushanji |
评论: 真体法师:儒家孝道与佛教孝道观的异同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2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匿名 2015/1/28 19:07:11
    好文章,写得好!表情
    第 2 楼
  • 匿名 2015/1/28 18:51:23
    为人之子,孝字为先。表情
    第 1 楼


首页 焦点(2550) 热点(2000) 新闻(2818) 国际(1593) 娱乐(2422)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155) 音乐(2066) 民生(971) 行业(58) 财经(315) 股票(139) 时装(9) 商机(19) 女性(393) 男士(75) 美容(42) 时尚(27)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4) 健康(237) 养生(99) 医学(76) 母婴(110) 亲子(56) 旅游(120) 购物(10) 美食(55) 创业(79) 社会(4271) 观点(563) 房产(96) 汽车(7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47) 科技(218) 展会(4) 数码(96) 足球(185) 体育(257) 教育(510) 高校(629) 法制(947) 军事(284) 游戏(174) 美女(5518) 欧美(26) 运营(18) 网络(221) 读书(284) 励志(169) 灵异(52) 奇闻(155) 趣闻(147) 历史(127) 人物(83) 星相(383) 艺术(44) 两性(74) 情感(148) 文学(288) 武林(217) 道教(57) 佛教(141) 广州(97)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