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财新网等媒体报道,在中国,发展定位于零售支付的央行数字货币存在挑战,跨境、批发及智能合约是数字人民币亟需努力的方向。12月28日,多位数字金融领域专家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办的“数字金融前沿学术会议”上作出建言。
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局长谢平在其发言中谈到,“数字人民币仅仅作为现金替代、只用在消费领域这件事要改变,因为结果太不理想。”
而第三方支付、银行卡与互联网公司、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利润创造均有协同效应;如果数字人民币长期不能高频使用,会面临严峻挑战。
人民银行数研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人民银行二季度支付系统报告显示,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量(第三方支付),每天的交易笔数2000多亿笔,每天1.31万亿元。
谢平对此给出建议,要改变数字人民币仅仅是现金MO、用于消费支付的定位,可扩大使用领域,如用于个人购买金融产品;同时,完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建设。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则对数字人民币发展提出三个方向:一是纳入智能合约、发展有条件支付的功能;二是用作批发性的支付,“现在数字人民币基本上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三是发展跨境支付功能。
这是官方背景学者首次指出数字人民币的重大问题。
原标题:试点两年累计金额仅1000亿元,推广结果不理想?如何提高数字人民币的使用率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96163c6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