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贵州遵义一段小伙迎亲遭拒的视频引发热议。婚礼上一名疑似司仪的男子介绍,根据当地风俗,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从头到脚买一套新衣服和鞋。但因新郎买的内衣小了,女方结婚前一天晚上要求重新买一套,双方因此发生争执。次日,女方家长拒绝了迎亲,婚礼未能正常举行,只好改为新年联欢。对此,女方曾表示拒接亲并非只因“没有新内衣”,男方做法与回应态度成“导火索”:他直接说买不到,穿旧的不行吗?(1月3日《北京晚报》)
“小伙因买内衣不合适迎亲被拒”事件引发热议,部分网友及媒体评论员认为是“婚俗”“习俗”惹的祸。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以为,买内衣不合身迎亲被拒,背后是“塑料婚姻”在作怪。
仅仅因为内衣不合身就拒绝迎亲,导致婚姻无法举行,毫无疑问是小题大做的任性行为、奇葩之举。那么,责任究竟在谁呢?
新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天是婚礼前夕1月2日24点过,女方家属称内衣不合适,非要立刻买新的。新郎表示,一家人当时就去外面找店买新的,但内衣店都关门了,他们还给认识的卖衣服的都打电话,结果都没有。
因为实在没买到,新郎和女方商量,希望能折成钱拿给女方,如果女方能买到也可以自己买,但是女方不接受,称就要由男方买新的。“我们拿了2万元给女方买衣服的,但最后得知他们没有买,我们才又去给新娘买了她那一身,没有办法,当时已经凌晨了,确实买不到。”新郎说。
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呢?我认为基本是真实可信的。1月4日,新娘家属回应封面新闻称,目前收了8.8万彩礼和2万买衣服的钱,将在媒体和司法见证下一分不少退给男方。既然新郎家已经给新娘买了衣服,女方为何还要收新郎2万元买衣服钱呢?只能理解为这2万元是新郎家因为买内衣不合身的赔礼钱。
既然女方已经收了买衣服的钱,为何不能自己去买呢?如果实在买不到,为何不能穿旧的呢?内衣穿在里面,如果新娘不到处去说,别人又怎么知道是新还是旧的呢?如此斤斤计较,不依不饶,试问究竟是衣服重要还是婚礼重要?究竟是衣服太小,还是新娘家的格局、胸怀太小呢?
新娘的父亲回应,自己嫁女儿不是为了钱,自己打工二十几年,为女儿置办了丰厚的嫁妆,包括红木家具和现金10万。新娘的母亲则称,作为母亲,只是希望女儿嫁过去是为了幸福,不是受气。关于内衣一事,新娘母亲称,内衣的质量和大小,像是个初中生穿的。“这个寓意对农村人来说,就是不能包容我们家人,任何事情都没有让我们家人走进他们家的这种想法,是故意诋毁我们家。”新娘母亲称。
因为给新娘的内衣买小了,女方就上纲上线,认为“寓意”是男方不能包容女方家人,真是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一派胡言。按这么说,男方准备一场婚礼,就是为了整新娘家?倘若真有这样的恶意,又何必结婚呢?难道是为了让女方家一时不痛快,确保夫妻婚后长期生活不愉快?这分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有什么好狡辩的呢?再说,倘若男方买内衣买小了就意味着对女方“不包容”,那么,是不是买最大号的,就意味着“最大的包容”呢?
现实生活中,相当多数的婚姻都不是以感情为主要考量,而是以金钱为衡量。一般而言,男子要买房买车,还要给彩礼,才能结婚娶妻。当然,也有相当部分女方由于自身家庭条件不错,对男方的经济条件要求并不苛刻。可是,由于感情基础没有成为婚姻的首要或者重要考量,不少婚姻在本质上就成了凑合,如果不是为钱结婚,就是为了结婚而结婚。这种“搭伙过日子”式的婚姻,不妨称之为“搭伙婚姻”。
奇怪的是,在“搭伙婚姻”里,虽然双方一开始以为在感情上可以凑合,但一旦生活到一起,又处处不愿凑合,反而是彼此挑刺,互相指责和嫌弃。于是,“搭伙婚姻”最终沦为“塑料婚姻”,说散伙就散伙,“买内衣不合身迎亲被拒”就是典型案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根源。有些“搭伙婚姻”虽然始终不解散,但也没有多少幸福可言。(文/李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