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商业银行有望获发券商牌照的消息,又一次点燃了业内对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讨论。
一旦体量庞大的银行直接进入券商行业,无疑将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圈,对此,有券商从业人员认为,这符合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大势所趋,也有人半开玩笑地说:“饭碗要被银行抢走了,瑟瑟发抖。”对于这一传闻的真实性,有银行业分析师称“靠谱”。澎湃新闻记者也就此询问了证监会方面,但截至发稿时间尚未收到回复。
有券商分析师对澎湃新闻记者说,监管层作此决定的初衷是希望银行承担起扩大直接融资的部分责任,从券商的几大业务板块来看,经纪业务虽然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其规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仍然太小,所以如果银行直接获发牌照,那么发力的方向肯定是投行业务。
至于对现有证券业会带来什么影响,有分析称,券商行业需求端的变化会远远大于供给端的变化,整个资本市场的需求扩张是非常大的,“容得下高盛,也容得下工商银行。”
混业经营趋势再起,是否触及分业经营的法规存在争议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传言说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实际上,关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讨论近年来从未停止。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就是俗称的新“国九条”,其中提出实施公开透明、进退有序的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制度,研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参股的方式探索综合经营。
在这份文件出台之后,市场上也曾经传出过商业银行有望获发券商牌照的消息,而且还得到了官方的回应。
时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张晓军在2015年3月于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落实新“国九条”的有关要求,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研究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制度,以及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有关制度和配套安排,相关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并需履行必要程序,有关政策的公布实施尚无明确时间表。
2018年上半年,银监会和保监会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而合并为银保监会,而在此之前,市场上也曾有过传言称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将会三会合并,但实际上并未成真。不过,目前金融行业中,证券行业和银行业、保险业之间依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甚至还被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
在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证券法中,第一章总则的第六条明确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商业银行法的第四十三条也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于这两条法律的理解,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有市场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如果允许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意味着这两条法律规定需要修改。不过,也有分析师称,这两条条文实际上都留了豁免情形的口子,如果真的要发放牌照,并不会与法规冲突。
投行业务或成发力方向
可见的是,已经有不少商业银行绕道进入了证券行业。
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四个月之前刚刚上市的中银证券(601696)。官网资料显示,中银证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2002年2月28日在上海成立,2020年2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注册资本27.78亿元人民币。中银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是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3.42%,而中银国际则是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机构。
上述分析师向澎湃新闻记者分析称,直接给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和绕道香港子公司设立券商相比,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多少区别,但直接通过这个牌照参与投行业务,的确是不止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想法。
东吴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马祥云在报告中对于银行可能的券商业务开展形式进行展望,认为会通过直接设立子公司聚焦投行业务。
马祥云认为,银行向来偏好直接设立子公司,因其资本实力雄厚且本身就设有投行部门(开展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等业务),参考2016年以来国有大行分别以100亿注册资本设立债转股子公司直接切入AMC领域。银行收购现存中小券商的可行性较低,因为很多券商的控股股东为地方政府或国企,本身出售牌照意愿有限,而兼并规模过小的民营券商又面临不必要的整合风险。
此外,券商目前拥有经纪、投行、资管、自营投资、投资咨询等主要业务牌照,根据发展直接融资的核心主线,银行将重点关注投行牌照,且“商行+投行”模式本来就是不少商业银行服务企业客户的主线手段。
对于其他券商业务领域,预计银行参与意愿相对有限,一方面,以赚取交易佣金为主的经纪业务本身不是银行客群的核心需求,也不是决策层推动改革的主要诉求,且长期盈利成长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券商资管业务中,银行本身就是主要机构资金方;此外,权益自营投资业务与银行风险偏好存在显著冲突,因此中短期内不应对银行资本直接投资权益市场有过高预期。
证券业受冲击几何?专家认为会带来更多增量而非瓜分存量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胡翔认为:“从证券行业的供需格局来看,大家普遍看到供给端两大增量,一是金融服务业开放带来的国外巨头,二是混业趋势下的国内巨头(银行)。但实际上大家更应该看到的是,我们处在资本市场需求井喷的大时代:直接融资比例逐步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和结构逐步完善;新的业务及新的金融产品逐步涌现。所以总体而言,券商行业需求端的变化会远远大于供给端的变化。当然基于银行的渠道优势和资本优势在部分业务领域会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我想,整个资本市场的需求扩张是非常大的,容得下高盛,也容得下工商银行。”
据他分析,银行拿券商牌照存在两种路线图。
一是直接新设,从拿牌照到团队搭建再到业务推动,整个进程可能会慢一些,但明显有两个吸引力的地方,没有历史性的包袱,而且在团队和文化上不会存在较大的冲突。这个进程可以参考各家银行新设的理财子公司。在这一路线图下,初期业务可能会更倾向偏机构类和资金类业务,C端的业务可能很难马上切入。
二是兼并重组,这个业务推动可能会快一些,但是可能会存在团队、文化、风控等方面的摩擦。从这个角度出发,券商股权的并购重组又多了一个重要参与方,牌照价值的重估和兼并重组的事件驱动可能是二级投资的方向或机会。
至于银行端,影响或也会是“质大于量”。
根据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孔祥和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联名撰写的研究报告,券商对银行业绩贡献较低,更应看重借助该牌照参与股权资产的价值。
一方面,如果以简单财务指标看,券商牌照到手也很难增厚现有银行业绩。以2019年行业收入为例,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近6万亿元,而证券业仅3600亿元,即使牌照放开银行系券商获得50%现有业务份额,这对银行营收增厚约2.5%-3.5%。
同时,证券业受资本市场周期波动较大,市场低迷期ROE中枢仅6%,平稳期在10%左右;而银行业盈利能力可以借助拨备有效平滑,ROE普遍可以维持在10%以上。
但券商可以成为银行在新资产的转换器和领航人。从在港银行系券商实践看,相关平台不仅可以开展海外承销业务,与海外分行实现联动,也能通过境内子公司开展PE/VC等股权投资业务,成为母行“投贷联动”的重要平台。
一旦体量庞大的银行直接进入券商行业,无疑将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圈,对此,有券商从业人员认为,这符合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大势所趋,也有人半开玩笑地说:“饭碗要被银行抢走了,瑟瑟发抖。”对于这一传闻的真实性,有银行业分析师称“靠谱”。澎湃新闻记者也就此询问了证监会方面,但截至发稿时间尚未收到回复。
有券商分析师对澎湃新闻记者说,监管层作此决定的初衷是希望银行承担起扩大直接融资的部分责任,从券商的几大业务板块来看,经纪业务虽然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其规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仍然太小,所以如果银行直接获发牌照,那么发力的方向肯定是投行业务。
至于对现有证券业会带来什么影响,有分析称,券商行业需求端的变化会远远大于供给端的变化,整个资本市场的需求扩张是非常大的,“容得下高盛,也容得下工商银行。”
混业经营趋势再起,是否触及分业经营的法规存在争议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传言说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实际上,关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讨论近年来从未停止。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就是俗称的新“国九条”,其中提出实施公开透明、进退有序的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制度,研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参股的方式探索综合经营。
在这份文件出台之后,市场上也曾经传出过商业银行有望获发券商牌照的消息,而且还得到了官方的回应。
时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张晓军在2015年3月于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落实新“国九条”的有关要求,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研究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制度,以及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有关制度和配套安排,相关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并需履行必要程序,有关政策的公布实施尚无明确时间表。
2018年上半年,银监会和保监会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而合并为银保监会,而在此之前,市场上也曾有过传言称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将会三会合并,但实际上并未成真。不过,目前金融行业中,证券行业和银行业、保险业之间依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甚至还被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
在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证券法中,第一章总则的第六条明确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商业银行法的第四十三条也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于这两条法律的理解,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有市场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如果允许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意味着这两条法律规定需要修改。不过,也有分析师称,这两条条文实际上都留了豁免情形的口子,如果真的要发放牌照,并不会与法规冲突。
投行业务或成发力方向
可见的是,已经有不少商业银行绕道进入了证券行业。
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四个月之前刚刚上市的中银证券(601696)。官网资料显示,中银证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2002年2月28日在上海成立,2020年2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注册资本27.78亿元人民币。中银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是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3.42%,而中银国际则是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机构。
上述分析师向澎湃新闻记者分析称,直接给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和绕道香港子公司设立券商相比,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多少区别,但直接通过这个牌照参与投行业务,的确是不止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想法。
东吴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马祥云在报告中对于银行可能的券商业务开展形式进行展望,认为会通过直接设立子公司聚焦投行业务。
马祥云认为,银行向来偏好直接设立子公司,因其资本实力雄厚且本身就设有投行部门(开展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等业务),参考2016年以来国有大行分别以100亿注册资本设立债转股子公司直接切入AMC领域。银行收购现存中小券商的可行性较低,因为很多券商的控股股东为地方政府或国企,本身出售牌照意愿有限,而兼并规模过小的民营券商又面临不必要的整合风险。
此外,券商目前拥有经纪、投行、资管、自营投资、投资咨询等主要业务牌照,根据发展直接融资的核心主线,银行将重点关注投行牌照,且“商行+投行”模式本来就是不少商业银行服务企业客户的主线手段。
对于其他券商业务领域,预计银行参与意愿相对有限,一方面,以赚取交易佣金为主的经纪业务本身不是银行客群的核心需求,也不是决策层推动改革的主要诉求,且长期盈利成长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券商资管业务中,银行本身就是主要机构资金方;此外,权益自营投资业务与银行风险偏好存在显著冲突,因此中短期内不应对银行资本直接投资权益市场有过高预期。
证券业受冲击几何?专家认为会带来更多增量而非瓜分存量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胡翔认为:“从证券行业的供需格局来看,大家普遍看到供给端两大增量,一是金融服务业开放带来的国外巨头,二是混业趋势下的国内巨头(银行)。但实际上大家更应该看到的是,我们处在资本市场需求井喷的大时代:直接融资比例逐步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和结构逐步完善;新的业务及新的金融产品逐步涌现。所以总体而言,券商行业需求端的变化会远远大于供给端的变化。当然基于银行的渠道优势和资本优势在部分业务领域会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我想,整个资本市场的需求扩张是非常大的,容得下高盛,也容得下工商银行。”
据他分析,银行拿券商牌照存在两种路线图。
一是直接新设,从拿牌照到团队搭建再到业务推动,整个进程可能会慢一些,但明显有两个吸引力的地方,没有历史性的包袱,而且在团队和文化上不会存在较大的冲突。这个进程可以参考各家银行新设的理财子公司。在这一路线图下,初期业务可能会更倾向偏机构类和资金类业务,C端的业务可能很难马上切入。
二是兼并重组,这个业务推动可能会快一些,但是可能会存在团队、文化、风控等方面的摩擦。从这个角度出发,券商股权的并购重组又多了一个重要参与方,牌照价值的重估和兼并重组的事件驱动可能是二级投资的方向或机会。
至于银行端,影响或也会是“质大于量”。
根据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孔祥和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联名撰写的研究报告,券商对银行业绩贡献较低,更应看重借助该牌照参与股权资产的价值。
一方面,如果以简单财务指标看,券商牌照到手也很难增厚现有银行业绩。以2019年行业收入为例,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近6万亿元,而证券业仅3600亿元,即使牌照放开银行系券商获得50%现有业务份额,这对银行营收增厚约2.5%-3.5%。
同时,证券业受资本市场周期波动较大,市场低迷期ROE中枢仅6%,平稳期在10%左右;而银行业盈利能力可以借助拨备有效平滑,ROE普遍可以维持在10%以上。
但券商可以成为银行在新资产的转换器和领航人。从在港银行系券商实践看,相关平台不仅可以开展海外承销业务,与海外分行实现联动,也能通过境内子公司开展PE/VC等股权投资业务,成为母行“投贷联动”的重要平台。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75264c6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