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股市不可能一直上涨,调整有助于市场健康,震荡中投资者需警惕股市风险。 CFP 资料
包括新股集中申购在内,多重利空集中来袭对A股形成重创。
据新华社报道,5月5日上证综指相继失守两大整数位,与深证成指同步出现逾4%的巨大跌幅。建筑工程等三板块录得5%以上的整体跌幅。
当日上证综指以4479.85点小幅低开,全天几乎呈现单边下行格局。一路走低并相继跌破4400点和4300点两大整数位之后,沪指收报4298.71点,较前一交易日大跌181.76点,跌幅高达4.06%。深证成指跌627.43点,以14233.10点报收,跌幅高达4.22%。
创业板指数相对抗跌,收报2783.44点,跌幅为2.17%。
伴随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当日沪深两市成交明显放量,分别达到8056亿元和5618亿元,总量接近1.37万亿元。
5月5日晚间,新华社及新华网连发三篇文章,言及当天暴跌的A股,分别题为:《新闻分析:沪深股市缘何大幅下挫?》(署名:新华社记者许晟、赵晓辉)、《新股并非洪水猛兽,A股终将回归理性慢牛》(署名:刘绪尧)、《5日沪深股市遭遇重创,投资者观望情绪渐浓》(署名:记者武卫红、吴燕婷),认为“本轮股市的快速修正有利于市场进入管理层所倡导的慢牛模式”、“A股终将回归理性慢牛”。
三篇文章全文如下:
新华社:新股并非洪水猛兽 A股终将回归理性慢牛
春风和煦,持续火热的A股市场遭遇入春以来第一次“寒潮”。
今日沪深两市大幅杀跌,沪指一改往日热情洋溢的“红脸”,震荡下行,虽然早盘有过短暂反弹,但全天大盘越走越弱,重挫近200点,跌幅逾4%。暴跌潮也从蓝筹板块向全盘蔓延,截至收盘,仅工业4.0概念、机器人、新股与次新股三板块飘红。
常规降温遭遇过度解读
新股发行作为一项股市常规操作由每月一次改为每月两次,这就意味着每月新股发行较此前明显放量。面对新股发行的突然加速,有部分激进投资者认为,监管层增加新股供给,除了解决居高不下的新股“堰塞湖”外,更是意在打压当前火热的股市。
对于一些曾有过被“政策市”困扰经历的投资者而言,从监管层的举动中揣摩“深意”已成习惯。面对疾驰奋进的A股市场,肖钢主席在4月公开提示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量力而行”;证监会投保局副局长赵敏在新华网“股市e事厅”活动现场表示“各方都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
然而,市场资金却依旧躁动,大盘涨势不止。面对本周新股申购潮到来,部分投资者认为是证监会在“打压”股市,实属误读。
从3月12开始沪指一路上涨,30个交易日内上涨超1200点,一度逼近4600点。此时证监会适度增加新股供给,确实是为缓解当前市场过热,避免这轮由资金与杠杆驱动的牛市步入过热行情。短期来看,可以缓解当前资金过度导致的“疯牛”行情,长期来看,适度增加新股供给可使两市上市公司增多,给投资者更多选择,缓解资金滞胀引来个股的过度上涨。
此举绝非是“打压”股市,实意为以供给促平衡,无论是监管层还是股民,都期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歧加剧并非“牛市终结”
从今日盘面上看,二八跷跷板效应依旧十分突出,两市超1000只个股跌幅逾4%,却依旧有71只个股强势涨停。4月汇丰PMI创12个月新低、外资纷纷大举减仓下,短期涨幅巨大的A股确实面临着回调的压力,但是70余只逆势涨停的个股也在宣誓着,当前牛市依旧是“不差钱”的行情。
今日盘中,部分“牛市终结”、“中期见顶”等各种议论和资讯纷至沓来,系统性风险继续被放大。然而,纵观股市历史的数次暴跌,都不缺少指数急涨过后的暴跌。
虽然近期市场利空消息过多,除新股启动申购外,三桶油掌门人同日调整、监管层开展非法集资整治行动、券商伞形信托新项目已暂停、三季度印花税或上调(已被国家税务总局辟谣),但是牛市根基依旧未变,“改革牛”印记依旧明显。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和财政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市场系统性风险较小,大类资产加快向权益投资迁移配置已成趋势,中期上行动力充沛,牛市格局仍将延续。
投资布局优选防御板块
资金大举调仓出逃、权重与题材共同下挫,说明当前高位市场筹码已大幅松动。四月各大主要指数涨幅均在20%左右,市场短期积累了巨大的获利盘,短期来看,指数调整在所难免。
在短期避险行情的情绪下,投资者可以选择食品饮料、医药、家电、轻工等行业作为防御性投资。
在如今监管加强与短期风险并存面临调整的情况下,业配置应当遵循三项原则:第一,甄选在本轮行情中涨幅较低的滞涨行业;第二,甄选当前估值较低、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业;第三,避开融资买入额占比较高的行业。
具体来看,食品饮料、医药行业在本轮行情中涨幅较低,且本身具有防御性质,配置价值凸显;受益于地产销量持续复苏、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双重因素推动,家电板块在当前阶段的配置逻辑清晰;轻工板块持股离散度居中,前期涨幅较少。
无论从技术面还是消息面,本轮股市的快速修正有利于市场进入管理层所倡导的慢牛模式,今日的大跌与其当做“牛市终结”不如视为“模式切换”。一路上扬屡创新高的沪指怎会倒在小小的数十只新股发行上,况且中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该经历的坎坷总要经历。
随着A股市场的日渐完善,投资者也需破除过去成见,趋向成熟。新股发行真的并非洪水猛兽,A股也终将回归理性慢牛。
新华社:沪深股市缘何大幅下挫?
一路大步快走的A股市场5日迎来一次大跌。在市场情绪悄然变化的背景下,受新股密集发行等因素的影响,沪深股市集体跳水,沪指跌幅达4.06%。分析人士认为,股市不可能一直上涨,调整有助于市场健康,震荡中投资者需警惕股市风险。
截至5日收盘,沪指和深指跌幅双双超过4%,成年内第二大跌幅,两市近九成个股下跌。其中上证综指报收4298.71点,跌幅4.06%,深证成指收14233.10点,跌幅4.22%。前几个交易日表现良好的中小盘股,5日也双双收跌,其中创业板指数跌幅2.17%,中小板指数跌幅2.75%。
近期,经过前期的持续上涨之后,市场多空分歧加大,情绪也越来越敏感,对一些信息的解读偏利空。“20多只新股申购抽离资金和有关方面的多次风险提示,是此次大幅下跌的导火索。”中信证券投资顾问陈伟认为,近段时间股市都没有经历深度调整,这次调整是多种原因慢慢积累汇集的结果,在预料之中。
从更深层次来看,上证综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翻倍,一半以上的股票市盈率超过100倍,一些板块已经出现了局部泡沫。此外,两市的融资余额突破1.7万亿元,远超今年初的1万亿元,杠杆资金大量入市增大了股市的震荡幅度。
政策面上,证监会近期多次发布风险提示,规范两融业务,调整新股发行频率,加大对市场操纵、违规查处的力度。陈伟说,连续多个利空信息给市场降了温,同时明确表达了监管层不希望快牛、疯牛的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陆续披露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与上市公司季报并不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对风险的判断。不过,在深圳紫金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陈绍霞看来,上一轮熊市期间,上市公司已经获得了较大增长,市值与企业长期悖离,目前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中,短期盈收下降,并不影响市场对远期利好的判断。
“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中,资金不断关注使市场估值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不断提高又降低市场估值,形成螺旋式前进。”陈伟认为,经济转型造就一些新兴有活力的产业,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可以解决传统行业困难,让估值达到合理水平,大量资金持续参与资本市场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陈绍霞认为,本轮牛市大盘股和小盘股估值分化较大,小盘股上涨远大于大盘股,从长期来看,部分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仍然偏低。
受访人士认为,在股市震荡调整期,投资者要理性对待市场,挖掘估值合理、有发展前途的上市公司,不要盲目追逐热点,更不要借钱炒股,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
新华社:5日沪深股市遭遇重创 投资者观望情绪渐浓
受新股申购等利空因素影响,5日沪深股市重挫,两大股指跌幅均超过4%。市场人士表示,大幅盘整主要是对前期市场过快上涨的修正,目前投资者观望情绪渐浓。
当日盘中沪指连续跌穿4400、4300点两个整数位,一度重挫近200点,为年内第二大跌幅,银行等权重股大幅下跌,20多只个股跌停,逾2000股下跌。
业内人士表示,4月份沪深股市持续上扬,沪指气势如虹突破4500点,最高摸至4572.39,单月大涨18.51%。但进入5月后市场调整压力凸显,在大量获利盘涌现的打压下,股指开始大幅跳水。
随着市场大幅走高,市场调整压力逐步累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于减仓观望。
据融智评级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5月份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91.30,较上月大幅下降7.6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2个月低于临界点。数据表明,私募基金经理对5月份A股走势持悲观态度,越来越多的私募倾向于减仓。
从基本面看,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主板一季报收入和盈利均出现明显下降,且出现近五年来首现负增长,引发市场担忧,近期股市大涨与业绩出现背离,A股尤其创业板市场再起泡沫论。
从资金面看,打新抽血效应持续发酵,大盘借机大跌调整。按照安排,本周有25只新股发行,冻结资金接近3万亿元,也直接影响了市场的走势。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5日沪深两市出现大跌,是对前期市场过快上涨的修正,前两个月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4%,创业板指数上涨更多,许多个股涨幅翻番,累积了大量的获利盘,此次急跌获利盘回吐。此外,近期监管层一直在提示投资风险,也对市场的心理面产生影响。
展望后市,杨德龙等人认为,虽然5月份调整压力凸显,但从中期看,牛市的格局并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