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世卫组织与数百名科学家发声 质疑英政府抗疫措施

日期:2020年03月15日 09:13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未知

英国首相约鲍里斯·约翰逊推出的抗疫政策,以及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关于“群体免疫”原则的论述,在国际社会引发巨大争议。

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回应“群体免疫”之说,称“我们可以讨论理论,但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现实的情况,我们必须考虑采取行动。”而英国政府当天也收到两封来自科学团体的公开信,对“群体免疫”与英国政府的抗疫措施提出质疑。

世卫组织发言人:理论与现实不同

据英国《卫报》14日报道,世卫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对发展“群体免疫力”以对抗新冠病毒的观点提出质疑。

她14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在人类中存在的时间还不够长,目前在科学上对新冠病毒的知识也还不够了解,所以还不知道它在免疫学方面的作用。

据《卫报》13日报道,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爵士为政府抗击新冠病毒的方法辩护称,政府的方法是为了减缓疫情向峰值攀顶的坡度,并使人群中的免疫力得到增强。

瓦斯兰表示,如果绝大多数人都得了轻微的疾病就能建立某种群体免疫力,更多的人就会对这种疾病有免疫力。这样能减少传播。

哈里斯则指出,每一种病毒在人体内的作用是不同的,并刺激不同的免疫系统。“我们可以讨论理论,但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现实的情况,我们必须考虑采取行动。”

目前,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应对新冠疫情进入“延缓”阶段。周四(12日)约翰逊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任何有感染新冠病毒症状的人,无论症状多么轻微,如持续咳嗽或高烧,都必须在家呆七天。他还表示,学校应该停止组织出国旅游,70岁以上、身体状况堪忧的人不应该乘坐邮轮。

尽管瓦兰斯以建立“群体免疫力”为之辩护,但政府的举措仍此招致多方质疑和批评,包括英国前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在内的批评人士对政府推迟采取关闭学校等更严厉措施的决定表示担忧。工党、苏格兰民族党、自由民主党等反对党也质疑政府的做法,还有人提出希望看到政府措施背后的科学证据。

数百名科学家质疑英国政府抗疫举措

14日,数百名科学界人士也向英国政府发出了两封公开信,对政府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措施表示担忧。

据《卫报》报道,其中一封公开信来自198位数学和科学领域的学者,他们呼吁采取紧急措施,在英国扩大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

信中也对所谓“群体免疫”提出质疑,称“在当下这个关口寻求‘群体免疫’似乎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这将使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受到更大压力,且使更多人冒不必要的风险。”

另一封公开信则由164名行为科学家联署,信中提出了对“行为疲劳”这一概念的担忧。信中指出,“行为疲劳”是英国当下应对新冠疫情政策的基石,但其背后的证据值得怀疑。

“行为疲劳”意味着如果过早指示公众采取预防措施,他们最终会回到先前的行为。据BBC此前报道,英国政府的首席医疗顾问表示,抗疫是持久战,过早采取强力措施容易让民众产生心理倦态和疲劳,不利于抗疫,也未必能击中疫情要害,反而徒增其他负担。

行为科学家们在这封信中表示,他们完全支持一种基于证据的、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政策方法,但他们不相信人们对“行为疲劳”已经有足够多的了解,也不相信这些见解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当前的特殊情况。

这封信的结尾敦促政府分享充足的证据来支撑其推迟高能见度干预措施的决定,以证明“行为疲劳”是做出这种决定的关键因素。否则“我们敦促政府重新考虑这些决定”。

尽管英国政府的抗疫措施遭到上述质疑,但根据英国民调机构YouGov在3月11日到3月12日所做的最新民调显示,相比于2月28日和3月1日,英国民众更加“担心接触到新冠疫情”,不过,大部分受访者认可英国政府的抗疫举措。55%的受访者在民调中认为英国政府对新冠疫情的因应“非常好”和“相当好”,30%的民众相对不认可英国政府的措施。

据BBC 14日报道,在过去的24小时内,英国又有10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死亡人数达到21人,相比13日11人的总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倍。这10名死者都有潜在的健康问题,年龄都在60岁以上。截至14日,英国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病例总数已达1140例,已有37746人接受了新冠病毒检测。

原标题:世卫组织与科学家齐发声,质疑英政府抗疫措施与“群体免疫”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72280c8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评论: 世卫组织与数百名科学家发声 质疑英政府抗疫措施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575) 热点(2615) 新闻(13074) 国际(5158) 娱乐(4424)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396) 音乐(2082) 民生(3649) 行业(270) 财经(1611) 股票(362)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5)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4) 医学(352)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97)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89) 社会(9787) 观点(1016) 房产(1095) 汽车(282)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2) 展会(4) 数码(208) 足球(222) 体育(1064) 教育(1365) 高校(1631) 法制(2170) 军事(550) 游戏(256) 小说(484) 美女(18898)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3)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