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美国FDA最新正式警告:不准在美国卖中药

日期:2018年08月02日 08:54 来源:凯迪社区 作者:佚名


    2018年6月26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向美国中医学会主席Dr. Bob Xu发了一封警告信:

    警告信中指出:美国中医学会宣传、销售未经FDA批准许可的药物,还伪造疗效,警告美国中医学会在网上销售未经FDA批准的假药是违法行为,限期15个工作日内整改,否则FDA将采取法律行动。

    被指伪造疗效?喜欢中医的朋友们惊呆了。今天我们口袋育儿就聊聊中医的“疗效”。

    一个经典的段子

    先从一个经典的问题谈起:很多喜欢中医的朋友,在反驳不同观点时,喜欢说:“几千年来没有中医的话,你祖宗早就死了,哪里还有你”。潜台词是如果没有中医的呵护,中国人可能早就灭绝了。这种认知有道理吗?

    这些人当然错了。一个物种的延续,取决于其出生率是否大于死亡率。以人类来说,一般14岁就可以繁殖下一代,而即使没有任何医疗措施,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大于14岁。所以人类的延续,不在于有了中医,而是人类这个物种在个体死亡之前,往往已经繁殖出了下一代!其实别的物种也是如此。用人种的延续,来证明中医的“有效”,实在是毫无道理!

    什么是“病好了”

    在讨论中医的“疗效”之前,坦率的说,很多人其实根本不懂什么叫“疗效”,或者说什么是“病好了”。大多数人,分不清“病征”和“病症”。比如小朋友感染了支原体肺炎,会咳嗽;这里“咳嗽”是“病征”,而“支原体感染肺炎”是“病症”——大多数人在意的是我宝宝咳嗽了,怎么把咳嗽治好啊,上各种止咳的药物,只要宝宝不咳嗽了,就以为宝宝的病已经好了。但其实咳嗽这个“病征”暂时好了,支原体感染肺炎这个“病症”可能并没有好,所以过几天可能会再次出现病征(咳嗽)。

    要短时间内减轻甚至消除“病征”,做点表面功夫,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而真正治疗疾病,消除“病症”是很困难的。很多人把表面功夫“病征”消除了,就以为自己的病好了。

    中医的六大“疗效”

    现在我们可以来说了,中医确实是“有效”的,这大概有6种情况:

    1,病其实没好,只是病征暂时消除

    很多疾病是没有药物能根治的,只能通过一些药物控制“病征”。比如宝妈熟悉的“湿疹”,以及“过敏性鼻炎”。对这两类疾病都可以通过“激素”缓解症状,部分消除病征。这就是中药“大显身手”的时候!往往有一些号称“祖传方子”、“纯天然”的中药治疗宝宝湿疹和鼻炎,果然药到病除,宝宝湿疹和鼻炎都“好”了——但真相是,这些药物往往偷偷掺杂了大剂量的超标的激素,用激素让症状暂时消除了!很多宝妈以为是“纯天然”的中药治好了宝宝,其实是大剂量的激素啊!这种所谓“治疗”,后患无穷!

    2,病是自己好的,被归功于“中医”

    比如有一种常见病“面瘫”。本来好好的没啥事,早晨起来刷牙就发现自己嘴脸歪斜,这就是面瘫了。大量“面瘫”患者会求助于中医针灸,扎几针过几天就好了。这就是典型的中医治疗的“疗效”。但实际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面瘫”绝大多数是因为病毒(多为疱疹病毒)感染了脸部神经,造成脸部肌肉暂时性的瘫痪;一般几天到几周的时间,人体的自我免疫力会战胜疱疹病毒,这样自己就好了,不需要治疗,。

    很多人都不了解——大量的疾病是“自限性”的,也就是不需要治疗方法,可以“自愈”的。当遇到这些自愈类的疾病,他去看中医,当然就有“疗效”了;他又不懂是“自愈”的,以为是中医的疗效了。就以上面“面瘫”为例,不是中医治疗好了它,是太多患者不懂“面瘫”是病毒感染而自己好了。

    3,病其实没好,但是精神安慰让人觉得好点了

    另一类中医的疗效,就是“安慰剂”效应。人都是软弱的,尤其是病患之中。如果这时患者特别相信某种中医药,当他开始治疗时,他的精神上会获得安慰、鼓励,于是自我感觉病也好起来了。如果凑巧又是自愈性的疾病,那病人这种积极的心态,无疑会加快自身康复,就真的好起来;如果不是自愈性的疾病,病人这种积极的心态,首先会主观上认为自己好转了;其次病人会继续积极求医治疗,增加了康复的可能性。

    4,病其实没好,但“传说”的疗效让人信以为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说中医没啥效果时,总有人说他的亲戚朋友二大爷啥的,得了什么什么病,然后看了哪个哪个名医,立马就好了。如果你细问问他,这个二大爷到底是谁呢?他当时得了什么病呢?你能把他的病历拿出来看看吗?他开的药单能拿出来看看吗?当你一细问,他就回答不上来了。这是因为他可能也是听别人“传说”的。中医的“疗效”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这些一传十、十传百、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传说。

    5,西医负责疗效,中医负责功劳

    这一种中医的“疗效”,是近百年才有的。就是依靠西医治疗获得了积极的疗效,但是患者把它归功于中医。这种情况在妈妈群体最常见,比如宝宝得了支原体肺炎一直咳嗽;很多妈妈其实连“支原体肺炎”都不了解,她们只看到宝宝“咳嗽”,以为宝宝得的是“咳嗽病”。去医院医生开了阿奇霉素;这些妈妈也不懂,反正医生让吃就吃吧。吃了一个疗程,宝宝咳嗽怎么还不好啊?!这些妈妈着急了,怎么办?在微信群里一问,一个妈妈就说了,“我宝宝当时也是咳嗽好久,去中医推拿了几天就好了”。这个妈妈听了就信了,转天带宝宝去推拿了两三天,果然宝宝好了,不咳嗽了。于是这个妈妈从此深信中医推拿的疗效,深信中医的疗效。

    遇到这种情况的“中医疗效”,是最让人无语的,明明是阿奇霉素杀死了宝宝体内的支原体,宝宝感染好了,咳嗽才好的;她倒以为是中医推拿好的!

    这种情况,在药品方面尤为突出。国内很多中成药,确实有疗效。其实起疗效成分,是里面的西药成分;但是包装了中成药的名字,让你误以为是中药的疗效!比如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维c银翘片”,它的组成成分有13种,即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又名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真正起疗效的是最后两种西药成分:扑尔敏和对乙酰氨基酚!

    那么,不带偏见的说,是否有客观方法来检测中医药是否有效呢?有的,就是“双盲实验”。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所谓“双盲实验”是指实验人员分2组,一组使用药物,一组使用与测试药物外包装一致的“安慰剂”(就是完全无害、无用的东西,往往是淀粉片);然后无论参加实验的患者,还是主持实验的研究者,双方都不知道哪组人员吃的啥(这就是“双盲”),这样实验之后,发现药物确实有效,才算通过实验。“双盲实验”是非常有效的科学测试办法,能真正鉴别药物的有效性。

    如果中医或者中药能通过“双盲实验”,那就是真的有效。但遗憾的是,截止目前为止,成千上万种中药,没有一款通过国际社会公认的美国FDA临床Ⅳ期双盲试验。就是文章开头警告信中指出的,未经FDA批准。

    国内多家媒体吹捧的“复方丹参滴丸”,是目前唯一完成FDA临床Ⅲ期测试。(完成,并不是“通过”)。并且它们依旧没能通过FDA的第四期正式测试。

    至于中医疗法,更没有一例完成双盲实验。以“针灸”举例,国外做过多次针灸的双盲测试,无一例通过。比如:

    《癌症》(Cancer)杂志刊登一则研究报告,研究员针对47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女性进行了随机双盲实验:其中23位女性使用针灸,24位女性使用伪针灸;结果所有人由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的疼痛、热潮红等副作用都有所减轻,针灸和伪针灸效果无显著不同,针灸无异于安慰剂。(来源:新浪微博@血色婵娟)

    6,这么多年的经验,总能“蒙对”几次

    “蒙对了”,也是中医的疗效之一。中医是基于经验的,张三生病涂了这个药好了,照猫画虎,李四生病涂了这个药,也可能好起来。但这种基于“经验”的治疗方式,特别粗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时甚至杀敌八百自损三千,治了小病,埋下大的隐患。比如中医用砒霜治疗牛皮癣,是有疗效,但是可能造成慢性砷中毒。但是古人不懂,只看见立竿见影的牛皮癣没几天好了,没想到过几年砷中毒发作,命都可能丢了。

    一个简单的道理

    大家想想,一个简单的道理:

    如果中药是安全有效的,为什么《中国药典》里面2000多款中药,没有一款中药能通过FDA的认证?在美国中药是以食品的名义销售,而不是药物。

    如果中医诊疗是安全有效的,为什么没有一种诊疗方式能通过双盲实验?中医如果能治疗中国人,为什么对外国人就失效了呢?

    说到底,我们上面说的最后一种情况“经验疗效”,其实是中医药有效的唯一方式。但这种“有效”非常落后、粗糙和原始,往往弊大于利,已经被更安全、更高效的西医诊疗方式替代了。也就是说:

    1,凡是中医“真正”能治疗的病,现代医学(西医)可以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

    2,太多疾病中医完全束手无策,但现代医学(西医)手到擒来(比如阑尾手术)

    3,有大量疾病是人类目前无法治愈的,但是没有一种病是只能中医治疗,而西医不能治疗的。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58153c8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美国FDA警告  FDA警告 
评论: 美国FDA最新正式警告:不准在美国卖中药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05) 热点(2624) 新闻(13151) 国际(5229) 娱乐(4535)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02) 音乐(2082) 民生(3709) 行业(286) 财经(1636) 股票(36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1)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5) 医学(358)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0)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845) 观点(1020) 房产(1108) 汽车(28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7) 展会(4) 数码(209) 足球(222) 体育(1069) 教育(1378) 高校(1648) 法制(2195) 军事(550) 游戏(258) 小说(671) 美女(19268)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4)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