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已经成为实用技术,它是高科技,是大杀器,能够解决很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是想用它来解决谁的问题。
它是一柄双刃剑,可以用来造福苍生,也可以用来囚笼百姓。预言般的《1984》已经准确描述了这种场景。如今技术已经成型,人类的命运也站在了风水岭,何去何从,不看科技,看人。
我们这边尤其令人心神不宁。技术日臻成熟,但是在应当利用的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譬如最近的空姐顺风车遇害事件,涉事司机人证不符,系统对他毫无约束。
不是没有能力,这就是故意放水,便于人渣浑水摸鱼,平台坐收渔翁之利,反正管你男欢女闹,乌七八糟,10%的抽成少不了,场子越热闹越好。
事情闹大之后仅仅几天,滴滴宣布整改措施,原先形同虚设的人脸识别环节,被设定为强制运行,人证不一可谓一键封杀,不学无术的小流氓想绕过高科技,还是挺难的。
技术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想不想解决问题,该解决的要紧问题却故意放水,无良企业会这么干,少数无良的执法者也可能这么干。
更严重的问题是用技术来解决不该解决的问题。据浙江日报,杭州十一中最近引进了一个神器: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能把学生的课堂行为一览无余:谁睡觉了,开小差了,马上就能够识别出来。该系统能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听课时的表情进行分析,还可以无感刷脸考勤……
这特么都什么玩意儿?还能不能让人轻松地上学了?中学生都多大人了,你给我上马监管幼儿园小朋友的神器?在需要全天候监控的幼儿园偏偏没有监控,在已经懂得隐私的年纪监控反倒来了?
上课开小差多大点事儿?学习是为自己,又不是为学校,不好好学习又不犯法,值当这样大动干戈,用上筛查罪犯的神器?
高科技捏在手里,但凡有点权力就会蠢蠢欲动,试图把他用在弱势群体身上,哪怕没什么要紧问题,只要形成震慑,让他们乖乖自律。讲课令人昏昏欲睡,还不能睡,老师的问题转化成了学生的问题。
那么反过来,禽兽教师屡现不绝,严重威胁未成年人,这问题跟开小差孰轻孰重?要不要在校长办公室、教导处、年级组全都安上全天候人脸识别系统?有人淫笑一下马上报警?
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滥用。
“天眼”系统也日益进入警务执法配置,同样有令人担忧的趋势。
的确,人脸识别在追逃缉凶方面有突出优势,该用必须用,但是怎么用,细节会泄露初衷。
追逃缉凶应用是定向的,有事才提取,出事的区域才提取,而且严格限定提取范围,无关人等、无关信息,不能超限度随意提取。那么它就是辅助破案的神器,在保证多数人隐私的前提下造福社会。
但是实际是怎么用的?目前展示出的“天眼”技术面居然向普通人群,不加甄别地提取所有信息,一个路人甲走过,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一览无余……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路人丁……想看谁就看谁,难道所有人都是嫌犯?比对原则在哪里?隐私保障规则在哪里?这是辅助追凶,还是监控百姓?
一个小小的借口就能大肆滥用,譬如以识别交通违章的理由,行人没看红绿灯,自行车闯入车行道……多大点事,要犯得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更何况商场人来人往,自动扶梯上上下下,为何也在识别一串串身份证号码?难道这里也有交通违章?
这就跟那中学以课堂纪律为借口一模一样。
权力不受制约,高科技绝不是幸事。用错了方向的“天眼”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对犯罪分子放水,恶性案件仍然得不到遏制,一方面对普通百姓全面撒网,让吃瓜群众战战兢兢。
虽然多数人都不犯法,但谁没有隐私?住个旅店、洗个桑拿、买个彩票……不犯法但也不想被人一览无余。更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万一哪天犯点事,无关的事也会成为罪证。
更多的震慑给了那些以弱告强的维权者,面对强大的对手更无胜算,千里迢迢去上访,刚进火车站就给你抓了回来,罪犯跑得了,你跑不了,因为罪犯有假身份,你没有。一旦成为重点照顾人群,不犯法也让你寸步难行。你想光明正大维权,不易容不用假证,寸步难行。这套随时浮现身份证号的神奇系统,修理好人比修理坏人更加得心应手。
需要完善立法,明确高科技的用途和边界。一般单位不能随便监控人脸,譬如中学这样的阿猫阿狗,有权限的部门提取信息要受到制约,严格依法依规不得超限,确保精准打击罪犯而不是监控好人,切实保障公众的隐私权。
作者:纸上建筑
2018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