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我国“氢弹之父“于敏荣获2014国家最高科技奖 奖金高达500万元

日期:2015年01月10日 18:01 来源: 央视 作者:佚名


习近平为于敏颁奖
 

    今天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学家获此殊荣。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

  于敏个人简历:

  河北省宁河县人,1926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

  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1965 年调人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从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 年获光华奖特等奖。

  延伸阅读

  氢弹之父于敏“隐身”三十年 34岁领军攻关核弹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于敏是我国自主培养的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

  周光召称他“毕生奉献、学界楷模”。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十几项重大奖项的于敏,曾经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而“隐身”长达三十年之久,甚至直到今天,他的事迹也鲜见于报端。

  创造世界纪录的“两弹元勋”

  “这次改变决定了我的一生。”从事氢弹的研究,是于敏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

  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都是指氢弹。从理论到技术,氢弹都要比原子弹复杂得多。为了加快氢弹的突破,1961年1月,于敏被国家选派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34岁年轻有为的于敏,带领他的原子核理论研究小组,正处在重大成果突破的关键时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一次次陷入困境又一次次突出重围,经历了我国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之后,于敏带领的科研队伍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的重大突破。

  朱光亚院士评价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作用被一同参与研究的同事们直接评价为氢弹的“首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获表彰科学家作了发言。

  他在发言中总结道,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

  开创历史的“国产一号土专家”

  于敏在回忆自己的“转行”心路历程时说到,“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于敏出生于1926年8月,他父亲当时是天津的一位小职员。他在天津耀华中学念高中时,就以门门功课第一的成绩闻名全校。1944年,于敏考进了北大工学院机电系。1946年,出于对理论研究的热爱,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1951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岁的于敏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1957年,以朝永振一郎(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访华时,也称赞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以我国当时的条件,想要快速突破氢弹着实困难重重。不过,“土专家”有他自己的办法。此时,于敏“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的特质得以发挥,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着,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交到了钱三强的手里,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站到世界科技的巅峰。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制造核武器的“和平主义者”

  于敏说,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正是因为怀抱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才让本有可能走上科学巅峰的于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默默无闻的核武器研发。

  “我当然不愿意打仗,我打心眼里赞成核武器最好都彻底销毁、完全禁止。可是,在50年代,核大国几次威胁要使用核武器来打我们,你要想不受人家欺负的话,就不能没有核武器。”

  于敏说,但我国的核武器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完全是为了自卫。因此,技术路线也和国外不同。我国核武器是用先进技术打破核垄断,并不追求核武器的多样化。“我国的核武器是威慑力量,主要防备他国干预我国内政。”

  “我想,核武器最终会被销毁。”于敏坚信,当全球战略多极化,霸权主义没有实战余地的时候,和平与发展将真正成为现实。

  爱国、爱历史、爱诗词的“于老爷子”

  “学术如山,性情如水。”于敏不仅以其学术贡献令后辈们高山仰止,更以平和善良的性格赢得了身边人的爱戴。一位昔日的老同事透露,由于极为平易近人,于敏私下里被同事和晚辈们亲切地称为“老于”、“于老爷子”。

  和于敏一起工作过多年的郑绍唐研究员说,单位的晚辈们都很喜欢他,特别喜欢向他请教,因为他从来没有“怎么连这个都不懂”的苛责,有的只是悉心的指导,有时候,为了给后辈演示得更清楚,在病床上的他,一个推导过程就能写好几页。

  曾经幽默地自嘲为“硬件老化了,软件也过期了”的于敏,在学生蓝可看来,“脑子永远只有20多岁。”

  “老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学生蓝可对老师的治学风格几近崇拜,这从她描述老师时候的用词就可以看出:“锲而不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透过现象看本质”、“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识广博”、“勇于创新”……

  蓝可说,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国,“这一点从他的话里话外到处都能感受到”。

  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他喜欢读的书有《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隔三岔五地,他还会去看上一次从小就爱看的京剧。

  儿子于辛说,父亲最崇拜的历史人物就是诸葛亮和岳飞。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他座右铭,也从小就教育子女“只有淡泊名利、潜心做事,才能有所成”。而父亲教会他心爱的孙子的第一首诗,就是岳飞的《满江红》。

  目前,88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每每遇到难题或重大决策时,就会想到要请“于老爷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

    原标题: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荣获2014国家最高科技奖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4809c26.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评论: 我国“氢弹之父“于敏荣获2014国家最高科技奖 奖金高达500万元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576) 热点(2615) 新闻(13079) 国际(5161) 娱乐(4430)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396) 音乐(2082) 民生(3656) 行业(271) 财经(1612) 股票(36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5)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4) 医学(354)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98)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89) 社会(9792) 观点(1016) 房产(1097) 汽车(282)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2) 展会(4) 数码(208) 足球(222) 体育(1065) 教育(1365) 高校(1635) 法制(2174) 军事(550) 游戏(257) 小说(498) 美女(18926)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4)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