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阅读

甜饮料导致每年20万人死于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

注:图片与本文无关
受访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近日,刊登在美国权威医学杂志《循环》上的一篇研究,给爱喝甜饮料的人敲响了警钟。研究指出,2010年,甜饮料导致近20万人死于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专家呼吁,减少甜饮料摄入,每年就能潜在挽救数以万计的生命。

  甜饮料占据我国绝大部分饮料市场

  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对每年有多少例死亡直接与甜饮料有关进行了评估。在统计了1980年~2010年51个国家、超过61万人的膳食调查数据后发现,2010年因喝甜饮料造成13.3万人死于糖尿病、4.5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0.6万人死于癌症,共计18.4万例死亡和甜饮料相关。

  但在生活中,甜饮料受欢迎程度丝毫不受影响。随便走进一家超市,饮料区几乎九成位置都被甜饮料占满;很多年轻人更是对甜饮料欲罢不能,一天不喝就难受,像“上瘾”一般……数据显示,我国甜饮料的生产量与消费量逐年上升。2009年,饮料消费前3名均为甜饮料,含乳饮料、碳酸饮料和果蔬汁饮料分别占比39.7%、29.2%、27.3%。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居民甜饮料平均饮用量低于欧美国家,但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全球不断上涨的甜饮料消费量让人对未来产生担忧。”该报告第一作者檀加利·辛格告诫说,如果人们继续贪恋甜饮料,由此导致的死亡数量将比评估结果更糟糕,还将给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甜饮料为何威胁健康

  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饮料的基本成分比较相似,主要有水(80%以上)、糖(从0%~15%)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甜味剂、色素、香精、稳定剂、增稠剂等。

  糖:增加肥胖风险。营养标签标明,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含糖56克,相当于14块方糖;一瓶450毫升的鲜橙多,含糖量为47.7克,相当于12块方糖;一瓶500毫升的冰红茶,含糖量为48.5克,相当于12块方糖……甜饮料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很多糖,如不增加运动量,不减少三餐食量,就会导致脂肪堆积,增加肥胖风险。

  磷酸:诱发骨折和龋齿。磷酸是可乐酸味和涩味的主要来源,每听可乐约含30毫克~40毫克。千万不要小看这么一点磷酸,它与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会降低消化道中钙、铁、锌、铜等多种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可导致骨钙流失、骨质疏松等。磷酸对牙釉质具有一定腐蚀性,容易诱发龋齿。

  二氧化碳:不利于营养转运。碳酸饮料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打嗝带走胃肠热量,使人们感到清爽、凉快。有研究表明,它可能会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利于营养素的转运。早前也有印度研究发现,碳酸饮料消费量大的人群,食管癌发生率会升高。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压力使胃酸逆流进入食管,从而刺激食道,诱发食道癌。

  添加剂:增加代谢负担。很多甜饮料通过色素、香精、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调色调味,合理使用添加剂对身体影响不大,但这类物质在营养上毫无价值,还会转化为身体需要处理的废物,增加代谢负担。以合成甜味剂为代表的添加剂,安全性也频频受到质疑。

  此外,国际研究发现,长期大量喝甜饮料可能会增加人们患痛风、肾结石、营养不良等疾病的风险。

  原标题:甜饮料每年致死20万人,为何威胁健康

  控制甜饮料摄入是当务之急

  “不是谁对甜饮料有偏见,这是大批专家调查实验的结果。”左小霞表示,甜饮料营养价值很低,属于典型的高热量低营养食品,生活中宜少不宜多。

  碳酸饮料偶尔喝,且不超一听。碳酸饮料最好浅尝辄止,如果一定要喝,建议选在两餐间或运动后,不要超过一听。家长应严格限制孩子对碳酸饮料的摄入量。

  果汁最好选纯的。按国家标准,真正用新鲜水果压榨、分离而成,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果汁叫“原果汁”,果汁含量100%。如果考虑口感和营养,原果汁含量在40%以上的果汁产品也比较理想。如果配料表上标明果汁含量“不低于10%”,说明该产品是“果汁饮料”,主要成分为水和糖;还有一些饮料叫“果汁类汽水”或“果味型饮料”,前者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后者根本不含原果汁,营养价值更低。

  买含乳饮料不如喝奶。含乳饮料是指以鲜奶或奶粉为原料,加入水、糖、果汁、色素、香精、乳酸菌、防腐剂、增稠剂等制成的饮料。它提供少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营养方面比其他甜饮料稍好,但还是含糖较多,营养价值没法与牛奶相比。喜欢喝含乳饮料的朋友不如直接喝牛奶或酸奶。

  没运动不宜喝运动饮料。运动饮料含有一定的糖分、无机盐、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可补充人体因剧烈活动流汗丢失的热量和无机盐,利于缓解运动疲劳,适合职业运动员和健身人士。因其中含有盐分,儿童以及没有大量运动的人不适合饮用。

  茶饮料和泡制茶是两码事。茶饮料多由糖、茶汁、香精、焦糖色素、茶叶提取物等配制而成,虽然营养价值好于碳酸饮料,但与自家热水冲泡的茶水差距很大。茶水不含热量,茶饮料中则含不少糖,不能大量饮用。

  左小霞呼吁,白开水永远是老少皆宜的最佳选择,如果实在觉得没味道,泡杯绿茶、菊花茶、柠檬水,煮锅绿豆汤都是防暑降温、补充水分的好选择。 (本报记者李迪)

本站备用网址 www.336.one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