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教 > 阅读

自在浮云老道丹道实证心得-十多年前公开经典丹道之作


自在浮云老道丹道实证心得

愚幼少时身体孱弱,病疾颇多,时常四处求治,所服食药物难以计算,无奈日久无验。
  稍长经事则笃信道教。其时宗教尚未得以兴复,闻悉有内炼心法,就四处寻觅丹经道书、拜谒道中炼师,初晓修持之法,针对自身勤勉用功。一段时日之后体质较前期明显增强。然而未闻至道,不知修真之径,时时一遍迷惘。后皈依度师张爷,始知大道简易之说。此时宗教政策已经落实,《道藏》、《道藏辑要》、《藏外道书》等相继刊印发行,愚有幸得一二以观阅。后又游历多处,礼拜真师,虔心问道,不论宗派,有德者皆以师事之。见者多矣,则明了其中真伪,择其精华者习之,然后参证古籍,根据自身的体验一一印证。
  1995年仲秋,愚有幸受戒于青城山古常道观,聆听教法,参谒名师,谢大师只一句“道法自然”,使愚豁然开悟,遂入“从有入无”之景。
  愚至今数年来得益于道教之内炼心法,竟未再有病痛牵缠,平日神清气爽,严冬也衣着单薄不觉寒冷,足可见丹法之玄奥。愚深得其益,不敢私之,坦呈浅薄之学,意欲抛砖引玉得道中高人教正。
  礼拜念诵观想经有言:上士修真炼性,以达金阙,位列仙班;下士焚香礼拜,以求善果,在世长年。虽礼拜、念诵等非道教真之本旨,但仍是修行之径路,初学者若非天才,如不依此路径断难入道。凡人者,皆有贪、嗔、痴三障,此三障不除,则修真无望。三障无非发于人之妄念,而妄念又由身、口、意而来,要涤除妄念须得由身、口、意三者入手然而众多炼士于此法门,多认为礼拜念诵乃下士所行之道,不能得成正果,实难取信。愚在修习之初亦犯此病。但于静中,此念灭而彼念萌,诸多杂念一时难以消除。平日虽阅读经文,多是寻求丹法,未明其实际。初时诵及《心印经》“诵持万遍,妙理自明”一句不能明了,于是发愿持诵。日久知祖师传经之意:是以其能摄心故也。
  所以礼拜者,乃修身之意,若年长或体弱礼拜有所不便者可持一太极圈﹙金属为佳,持转时可发出清声,可以收摄心神,又不易碎﹚念诵经文、祖师圣号﹙念诵者修口之意﹚,随文演义,做是观想﹙观想为修意﹚。如念诵某祖师宝诰之时,则观想某祖师法驾莅临,毫光四射,百万神兵护卫庄严法像。久之则妄念摒除,其中妙处正在于此。若不知个中妙用,任你拜破额头,念破嘴皮,也是无用。
  仙有五等、法有三乘,并非人人皆可由上乘入手,多应以基为础,循序渐进,方能证果。
  静定观心浅说
  何谓静?寂然不动谓之静,心无挂碍谓之静,无思无虑谓之静,身心合一谓之静,融于自然谓之静,合乎大道谓之静。所谓静者并非指身体不动,若只单纯限于身体静止,则是假静,即入旁门。真静须是形神合一、一念带万念。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者也。
  何谓定?不动不移谓之定,摒除觉观谓之定,不见身境谓之定,善生智慧谓之定,得识正达谓之定,超然入道谓之定。所谓定者非静寂空无,若只是枯坐不动,形同僵尸,则是假定。
  何谓观?天目内视谓之观,鼻尖端白谓之观,神蛰穴谓之观,冥思静虑谓之观,随息出入谓之观,转运法轮谓之观。所谓观者决非目视、非意识、非境界,若着于个中则入魔道。任你双眼不转、天目洞开,存神鼎炉亦是无用,此观非常观,实是虚无处着手,实在处下手者。
  何谓心?拘束形态谓之心,指令动静谓之心,和睦嗔恚谓之心,恬淡虚无谓之心,收约妄想谓之心,融会贯通谓之心。所谓心者非血肉之心,非思虑之神。若是从后天之神入手则先天元神涣散,无从寻觅,离成功远矣。
  愚从道经年,“静定观心”四字乃真实体验之总结。其中效应唯有体会,文字难以言明,只可说些大概罢了。
  调身一说
  修行者,坐卧行走皆有威仪,下手功夫则须由调身开始。无论如何,均宜平淡安详。若心气浮躁,断难以静。所以在行持之初先宜调身。
  于坐时无须刻意盘坐,以舒适为度,自然平坐或侧卧皆可。但坐卧器具均宜柔和,以免坐久不适。坐姿务令端正,坐中若有偏曲随时调整。坐下之时宜缓缓摇动身躯数次,勿令脊骨弯曲或僵直。尔后,击天鼓、叩玉罄、运双睛,鼻吸口呼三五次排出体内浊气。使气定神住后,持诵净心、净口神咒,然后次第用功。
  坐时,一旦得法,则周身血液沸腾,经络舒展,不论冬夏,身必发热。虽各宗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功致,则炁聚于丹田,而后随修习者功力增长,冲关开窍,个中景象丹经中皆有形容。但因各人资质不同,所产生景象亦不尽同,故不可偏执于书。
  愚自行功百二十日炁穴颤动七日不止,知是炁机已至,第九日冲尾闾至命门,连连七八次,过命门后在夹脊止住,然后回至炁穴,仍然颤动不止。又三日夹脊冲过,时觉一股热浪由夹脊直冲后脑,如此一月有余。一日用功脑后突如雷鸣,头骨片片裂开,眼前只见白茫茫之景象,通体湿透,热浪盘旋于百会,至祖窍分两股经双眉绕耳后聚于重楼,顺任脉复聚于炁穴。此乃明明白白之验证。此前并无刻意引导,全凭炁足自行冲关,多是自然而然成就。经曰:勿助勿忘。何也?助之则火上浇油,锅空鼎烂;忘之则神炁涣散,丹苗流走。慎之,慎之!
  而今,世上又有所谓之快速开关通周开法门。愚不敢信。试问精炁未足,何以冲破关碍洞开周天?诚然大道简易,莫外乎神炁二字。但不勤勉用功,岂能达道?若能拜诀一师可以通周天,得一诀可以成大丹,如今岂非遍地神仙?更有参话头一说——闻一言即可成道,勿须修持。可信否?至此,愚不免感慨,赠言当今“传功者”与学功者:勿要误了人!误了己!
  调心与调息
  人所以有诸多杂念,皆因这个心;所以能修真证果,也因这个心。但这个心最是不易降伏。所谓心猿意马,可见之何等顽劣。要么散乱无拘,要么昏沉痴迷。往往此处拴住,还未能牵将回去,又已奔到彼处。初下手时,真可谓莫能奈何。
  入坐之时,务要调心,而调心则应从调息入手。息不调则心不定,务使气息均匀,绵绵若存,用逆式呼吸法,可数息使心神安宁。或数呼,或数吸,并无定准。只用一念代之,反复演练,自然纯熟,久久心自然调和,再无妄念,尔后成功。
  数息之法由一至十,周而复始,渐至忘却,物我两忘中。此时真炁自然聚于炁穴,内部渐暖,此乃安炉立鼎之兆。行执之时勿令执着,要是太着意则易沉。
  调心之法,在末行功时也应时时留意,勿使驰散。
  中脉一说
  今有教人修持者只重于大周天、小周天,从而忽视中脉。中脉乃出神之径路,如若不修则神出之路不畅,多有阻碍。
  中脉自百会经体中止会阴,是丹成上升之必经大脉。丹成神足之后,由祖窍返回穴,再移至中心,由中脉而上,直冲顶门而出,成就大丹,由此炼成身外身,尔后才有炼虚合道之说,个中修习法诀恕不详述。
  有人认为道教原本不知有“中脉”存在,不能达于最高境界,实无知也!此等乃是仅凭宋、元之后的一些“丹经”为依据而言,以偏盖全,不足取也。早在《黄帝内经》就已有中脉﹙冲脉﹚一说,《黄庭经》中所谓之“中黄”即中脉。道教自古至今之正统丹道并未将“中脉”弃之不谈,更未与其它气脉混淆,可见其言之蔽。
  却魔一法
  修行到一定境界多有魔障干扰,或神仙玉女,或虎狼虫蛇,或美貌男女,或魔怪罗刹,心境不同见者亦不相同,不可认做真实。见者应不惊不惧,惟持正念,信心不动,魔境即灭。若然诸魔久久不退,则可用左手拇指掐住玉文,默诵金光神咒,天目运书金光篆,意观身中发出万道金光,诸魔自退。
  在出现魔境之时切勿惊怖,魔境灭时也勿欢喜,一切顺其自然,自然精进。
  内丹次序图:
  炼丹而言,简而言之有四: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为使每一步骤明了,愚故制一简图:
  丹语明示  
  道教内丹多有一些隐喻,乃先人恐天机外泄误传非人,这也使一些虔心修炼之士一头迷雾无从下手,今简述部分于下:
  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尾闾在脊椎末端上数三节处;夹脊从脊椎末端上数第七节处,两肾中间;玉枕在脑后枕骨之处。
  三田:泥丸、膻中、丹田。泥丸居眉心处入内三寸,为炼神所在;膻中在两乳中心,为炼炁之处;丹田在脐下三寸入里一寸三分。
  上雀桥:印堂通鼻两窍一虚一实故称。
  下雀桥:肛门至尾闾一虚一实故称。
  十二重楼:气管,因其有十二节故名。
  绛宫:心脏之下一窍,为龙虎交会之地。
  玄关:念头起处,无中生有之处。
  玄牝:念头不动处。
  元神:先天无知无识之神,为炼丹之主,多称为性、汞、龙等。
  元:先天之气,为丹之元。多称为命、铅虎等。
  元窍:炁穴。
  元黄:指炁穴、玄关、黄庭。
  凝神:心若止水系脐下。
  胎息:真炁蛰藏于炁穴。
  勿忘:守其自然。
  风火:风者自也,火者神也。
  文火:无为风火。
  武火:有为风火。
  火化:风火炼精。
  候:用火次序。
  中黄:中脉。
  北斗:炁穴。
  无漏:炁聚、精固、神足,欲窦不开。
  戊土:真意。
  己土:亦为真意。
  效媾:神炁冥合。
  混沌:神炁合一之境。
  漏尽:精足无漏。
  巽风:呼吸。
  活子时:一阳复始,阳物勃起﹙非有淫念﹚之时。
  玉洞双吹:鼻息复出之时。
  卯酉沐浴:神住夹脊为卯时,神住黄庭为酉时。沐浴乃临休止周天之事。
  卯酉周天:右升右降之法轮,为养圣胎功夫。
  回光返照:祖窍之神沉入炁穴,所谓虎向水中生之意。
  三元:精、炁、神之合称。
  谷神:元性,先天虚灵。
  性命根:祖窍。
  生死窍:胁腹。
  对斗:返观丹田。
  六候:采、封、升、降、沐、浴。
  根穴:男子阴茎根部上缘凹处。
  窍中窍:阳具尿道口内,龟头冠状体下部交叉点相对位置。
  漕溪:脊椎中一窍,上下贯。
  须弥:头顶。
  宝殿:绛宝。
  外鼎:炁穴。
  内鼎:神炁入炁穴方成内鼎。
  阳关:阳精出入之地。
  圣胎:丹成之象。
  子午:举肾气为子,降心液为午。
  三三:上、中、下三关,每关皆有左右中三窍故谓。
  先天一炁:身中真阳。
  五龙捧圣:五龙喻法,圣喻丹,拽如法运丹冲三关至顶。
  内丹术语多不可记,愚只有略述一二常见或紧要者释之,望谅。
  愚从道日短,所识甚为浅薄,限于学力,以上所述多有不尽之处,但求玄门精华不致湮没,故斗胆直书。历代祖师倾其心智为后人铺出一条学道坦途,用心良苦。愚之所以不自量力,实为求得高功大德之教正,光兴玄嗣。我们再不能抱有“绣出鸳鸯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的保守思想,眼睁睁地看道教秘法失传,我们不能有负祖师、愧对后人。
  顽道人修真诀 
诀曰:静定观心,蛰藏气穴
顽道人曰:修行之事,唯以清静了悟。清中了命,静中见性。此性乃定中只神,不偏不颇,不丧不沦。非后天血肉之心,是先天元神种子。一灵不昧,自然发现。
蛰者不动也,藏者守也。气穴者,丹元之鼎器、元始之药炉。唯守静定以立鼎,观心以安炉,蛰藏不动而温养。先天一气自产药苗,金丹之根生矣。
解曰:所谓静者,乃寂然不动,心无挂碍,无思无虑,身心合一,溶于自然,合乎大道。非指身体不动,若仅限于此,则堕旁门。
所谓定者,乃不动不移,屏除觉观,不见身境,善生智慧,得识正达,超然入道。非指静寂空无,若仅为枯坐不动,则是假定。
所谓观者,乃天目内视,鼻尖端白,神蛰气穴,冥思静虑,随息出入,转运法轮。非指目视,意观,境界,若着于此则入魔道。
所谓心者,乃拘束形态,指令动静,和睦嗔喹,恬淡虚无,收约妄想,融会贯通。非指思虑之神,乃先天之元。若假于后天,则无从寻觅。
释曰:此诀无他,实是固蒂深根,唯将诅窍之元阳,送至气穴,所谓归于土釜收藏。
顽道人曰:安个海底炉,立个心下鼎。水火自抽添,老虎攀龙颈。
螃蟹抱着狗,狐狸孤岛难糊口!
暴雨盖日头,海参虾米牵着手!
海螺满街走,扇贝无事就喝酒!
鲍鱼忙隐居,金丝燕子不张口!
修行者,无非神精!精神相接,合而为气。气返弥顶而成丹,往往修行者,神在上而不降,气在下而不升,水火不济,龙虎不接,婴儿姹女不能交媾,为迷真之故,心气燥而上,肾水寒而下,是为谬矣。但得黄婆勾引得金公相会,男子生下个孩儿来,才为妙哉。
  道破玄机 

 凡人者,图一时之乐,呈一技之长,耽得百日之不快;为道者,息一时之欲,隐一心之巧,免却一世之无妄。孤枝得以一栖,奈得一时只寂寞;庙堂钻营百般,惹来万古之悲凉。一人独坐,静定中观心,睹得心中之心,悟得身外之身,乃知此身不虚。不惜此身,百年湮没,方识心无所属,如无根之木,火灭灰尽,随风四散,终究一无存,哪里有什么来世前生?只有现世业报,哪有后果前因?已生如未受报,自然祸遗子孙!大众群居,笑谈中慎口,闻见道外之道,识得人上之人,方知见闻庸浅。长开枉口,正合言都无知。慎言缄口,多闻广见,方知常人无魄,非圣贤仙佛,化后有神。灭尽留性,全凭今身证果。若言六道,唯有忠义者留其正气,孝慈者留其善气,智才者留其灵氯,不平者留其怨气,含辱者留其冤气,凶悍者留其戾气,不正者留其邪气,痴昧者留其愚气,以上种种方入循环,自然报业迁缠,一但了结仍归太虚,方是大道生灭之理。强说报应,不知自身修持,修什么仙?成什么道?不论今世参悟,只谈生前死后因果,烧什么香?礼什么佛?黄冠缁衣,泛泛而论,迷了多少愚人?昧了他人己身!愚昧凡躯,朦朦而听,传了多少谎言?误了仙佛根本!万物皆动,独守静定,守此静定,则心不散,唯此心不散,方能知大道生灭之理,才可参玄圆机髓,方有缘证仙佛果位。持此身不轻,则外物不能扰,用此心不重,则外物不得拘。欲成仙佛之道,先参凡人之道,处世不可太锐,锐则棱角俱损;行事不可太钝,钝则自陷其危。锐钝相济,明明白白,堂堂正正,不失为人根本。不失此根本,方近于道,要知仙佛机要,全凭凡躯一身。唯有生为极乐,哪来死后天庭?生时行善做恶,皆是留与儿孙!不论爱欲是假善人,执于得失非真修行。不论爱欲,则天下人类绝迹;执于得失,则四海尽是战争!看破红尘,心外别无净土;跳出三界,此身仍在五行。逃什么逃?遁什么遁?不知烟花柳巷好修行?躲什么躲?隐什么隐?却道险山恶水是福庭?深山有闹市,桃源在红尘,择什么地?选什么境?要修的,唯此身心!神在虚空坐,香在炉中焚。心在当中搁,不偏亦不沦。凡人不知建庙塑像的道理,只知焚香礼佛祈福消灾。神道设教,是教你做人的道理,福寿灾妄皆是你自己一心所造,焚香礼拜岂可解脱?善报恶报,是由心造,自己不悟,子孙知道!布施解厄,亦是荒谬!布施者,应施与急难之人,而非施与富贵僧道,也非盖堂修庙!哪方祖师仙佛要你妆金塑像?还无非是些许人中饱私囊!有些余钱,不若印些善书,劝人一场。仙佛自有仙佛道场,要你操什么心,着什么忙?劝人为善,自然庙宇兴旺,香火绵长。自行其恶,必定报应不爽、自受其殃!莫以为披上道袍、着上僧装便是修行人模样!一颗心不清净仍是空忙一场!因此上,闭上是非口,远离名利场,不误为人一场,学仙佛静旁观,笑看世人奔忙! 
 

本站备用网址 www.336.one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