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年前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引发舆论关注——热议焦点在于,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程国栋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据澎湃新闻报道,1月12日,论文作者徐中民回应称,他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工作,是一名研究员。不能看举了一个老师和师娘的例子,就理解为拍马屁。写这两篇论文,是对未来景象的一种描述,主要证明的是发展理论。
此次引发关注的两篇论文分别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以下简称《理论与实践(I)》)和《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以下简称《理论与实践(II)》),均发表于2013年第5期的《冰川冻土》期刊。
徐中民在论文引言中写道:“人如其名,我的导师程国栋,上海人,胸怀博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丰富,实乃国之栋梁,望之可让人顿生一种崇高感。我的师娘张幼芬,宁波人,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性格温柔体贴,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圆满的人生不只是诗中的字眼,也有生活中的写真,导师和师娘的人生就堪称圆满。因此,这里首先探讨了美和道的问题,然后以导师和师娘的事例为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接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带普适性的人的发展之路。”
根据徐中民的推荐,记者在其微信公号看到了《科研之路的认识过程——感师恩》《理论系列一:共同发展之路》《张掖市纵横捭阖展其势》等文章,并在中国知网找到了他提到的一篇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版)》(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8年第3期的 《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共同的发展之路:向心和离心动力学之间的张力》)。
在《科研之路的认识过程——感师恩》一文中,徐中民提到自己从“被动接受程国栋的教诲转向了观察他的工作和行为”,迅速完成了《论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勾勒出了共同的发展之路,作为个人未来的图景。
徐中民解释,《张掖市纵横捭阖展其势》和《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一个是工作实践,一个是生活(方面)的,他把它们总结成共同发展之路。此外还有《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他称这几篇文章讲的一个道理,核心内容一样,都是正反馈环。
徐中民称,不能看举了一个老师和师娘的例子,就理解为拍马屁,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是从他们俩身上总结一个什么理论,它是一个普适的结构,别的家庭也有,那些和睦的家庭也有。看起来是拍马屁,实际上是一个人有感而发的东西。夫妻之间和睦共处的关系,就是理论体系的核心,正反馈环、互相补充的关系。
对于在《理论与实践(I)》中提到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等观点,徐中民认为这是对的,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这是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各有各的看法。”他说,夫妻相互之间是一种互补的正反馈环的联系,他身边的同事,一般的家庭都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惊小怪啊”。
徐中民还称,《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这两篇文章是人文科学,他在单位搞自然科学,但自然科学需要有文史哲的背景,这样才会转化思维方式,但是这中间过程好难,因为要转过身来看边上人的优点。对于这两篇文章的立论,徐中民认为没有问题,因为在此基础上,后面发表了《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一般根本写不上去(备注:难以发表)”。
原标题:论文大谈“导师崇高感师娘优美感”,作者:不能视为拍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