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创业大街上的年轻人: “他们不懂我的野心”

日期:2014年11月09日 14:08 来源:i黑马 作者:张雪彦

欲望丛生的大街
 
大佬一出现,草根创业者们从街道两旁的咖啡馆涌出。
 
徐峰又在车库咖啡睡了一晚。他的行李箱就摆在墙角,已经一周了。他在狭窄的洗手间里认真洗漱,用的是从宾馆带出来的免费牙刷。他特意刮了胡子,又用手沾了水,试图抹去西装上布满的褶皱和灰尘。
 
为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人”计划,眼下的这些困难和委屈,他可以再忍一忍。
 
下午3点,徐峰要在这里与一位天使投资人见面,争取一笔2000万的融资。对他来说,这是一场“战役”。若能取胜,一切都将改变。
 
近半年以来,这样的“战役”随时都在上演。
 
2014年6月12日,位于北京中关村西区的“海淀图书城步行街”更名为“中关村创业大街”,吸纳了3w咖啡、车库咖啡、36氪、飞马旅、黑马会等13家创业服务机构入驻。在腾讯、新浪、优酷高耸的办公大厦的包围之下,怀揣梦想的草根创业者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摩拳擦掌,准备争夺手握资金的投资人。
 
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在他们看来并非遥不可及——至少就在他们的脚下,奇迹依然在不断诞生。一位转行才半年的前媒体人这样描述他的感受:“欲望丛生,野心勃勃。”
 
在这条全长不足200米的街道上,每天都有大量来“找钱”的创业者,和大量“找项目”的投资人,相互寻找,也相互争夺。
 
雷军、徐小平、沈南鹏等投资大佬也会经常出现,他们充当着偶像、导师、投资人三重角色。躁动的空气会因他们的到来被瞬间点燃,制造爆炸式的混乱。草根创业者们从街道两旁的咖啡馆涌出,在大佬周围有限的空间里相互推搡,期待着哪怕是交换一张名片。
 
当金钱、项目和好运都齐了,“成功配对”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了。据北京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机构活动与服务部经理李宁一介绍,从6月底至9月初,两个多月时间里,整条街339个孵化项目中,已有123个拿到了投资,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金额为500万元。新的项目仍在诞生。
 
徐峰和他的两个创业伙伴正在研发一款叫做“家庭社交机器人”的产品。他们打算用这个机器人,和一个庞大的机器人电商平台,彻底颠覆全世界机器人的产业布局。
 
不懂技术的徐峰只管“找钱”。在杭州、广州、安徽、福建等地“考察”一番后,他满怀憧憬地来到创业大街。他相信能在这里找到成功必需的所有要素:灵感,伙伴,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那2000万。
 
此时此刻,投资人就坐在徐峰的面前。期待已久的“战役”终于来临。
 
徐峰打开熬夜制作的三十多页PPT,用高亢的声音介绍起自己的项目。他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有些夸张,不时将手臂挥舞向空中,试图展现出一幅宏伟的未来图景。为了增强说服力,他拿出了准备好的市场调研数据和专利证书,郑重地递到投资人面前。
 
谈话刚开始,对方显得很心动,连声说“非常好,非常好”,当他提出需要2000万融资时,对方也没有表示反对。“八成是成了。”徐峰觉得胜利在望。他的语速越来越快,呼吸急促,脸颊涨得通红。
 
“别考虑了,再考虑可就被别人投了!”他焦急地催促着面前这个眉头紧锁的“财主”,几乎要拍桌子了,“机不可失啊!”
 
马云也是处女座
 
他们热切地追问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谈判时穿什么样的衣服。
 
来到创业大街的徐峰已经35岁了。很少有人想到他会突然转身。他之前在一家国企工作了16年,从一名营业员做到了项目总监。
 
“就像等死一样。”他说,重复单调、毫无希望的工作让他无法忍受,创业才是实现野心的唯一出口。
 
徐峰自述他的创业有三个长远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历史留名,赚钱——至少一两个亿。至于具体做什么,他并不在意,或许是正在做的“家庭社交机器人”,也可能是别的。“无论做什么项目,我一定要成功。”
 
杨浩也曾是一名老实员工,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了5年,每天过着退休般的生活。“在一家庞大的公司内部,任何创新都是不可能的。”他回忆说,他的每一项提议和改革方案从未受到重视,上司看他的眼神里甚至带着不屑和嘲笑。
 
互联网蕴藏的无穷商机,让他们的野心找到了安放之处。
 
当徐峰拖着行李箱,狼狈地来到车库咖啡时,一股互联网公司上市热潮早已开始涌动。
 
2014年5月16日,聚美优品上市,31岁的陈欧一夜间身家涨至76.5亿。紧接着,5月22日,京东商城上市。而就在徐峰终于想明白创什么业时,阿里巴巴用超过200亿美元的融资和超过1600亿美元的估值,缔造了史上最大IPO。
 
频频上演的财富神话,创造出一大批身家过亿的超级富豪,他们背后闪耀着成功的光晕,鼓舞着焦躁而不安分的人们。徐峰就是其中之一。
 
10月18日下午,南方周末记者在车库咖啡再次见到了徐峰,谈话进行不到15分钟,他3次提到了马云。
 
“为什么总是引用马云?”
 
“我就是第二个马云。”他不带丝毫犹豫。
 
“想成为马云?”
 
“不,我肯定能超越他。”
 
徐峰喜欢把自己比作马云。他在马云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经历相似,身高相近,都是处女座。
 
“杭州出了个阿里巴巴,再出个若比邻很容易的。”若比邻是徐峰今年9月注册公司的名字,阿里巴巴上市后,他经常这么念叨。
 
马云创业之初找了38家投资公司,他准备至少找50家。马云最后找来了国外风投,他也正打算这么干。马云2014年完成上市,他预备2018年到华尔街敲钟。
 
李骏也找到了自己和马云的共同点:草根。10月16日,李骏在来创业大街的路上,给雷军发了一条短信:“有一个如同马云一般的草根创业者,你感不感兴趣?”结果第二天,雷军到Bingo咖啡做讲座,说“很多创业者都把自己比作未来的马云,但马云只是个例”。李骏感到羞愤,他认定这句话针对的是他。
 
不止是马云,一些细碎的成功案例,也在无时无刻敲击着他们。
 
隔三差五,徐峰就会听说一些诱人的故事,比如一个不起眼的人,如何带着他的项目获得几百万的投资,从此不见踪影。总会有人将它们带去各个咖啡馆,绘声绘色地讲给所有在场的人听。
 
徐峰的左手边,就正在进行一场热烈的讨论。一群人刚刚听说一个叫“快法务”的项目拿到了数百万美金天使投资。讨论人数很快由3个增加至7个,他们热切地追问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谈判时穿什么样的衣服,拿iPad还是手提电脑做展示。一种充盈着信心与希望的氛围在人群中迅速蔓延,他们越来越激动,好像下一个拿到投资的就会是他们。
 
“两三百万算什么,我至少要拿到2000万。”这句略显狂妄的话给讨论带来了几秒的沉默。人群投来异样的目光,徐峰有些尴尬,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比赌博更甚”
 
这些致力于成为未来的马云、乔布斯、比尔·盖茨的人,大多连创业的第一步都未跨出。
 
“我会改变世界的。”这是徐峰选择创业以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他得到最多的一句回复是:“这事儿估计做不成吧。”
 
他的目标听上去过于宏大,遥不可及,因此他常被称为“野心家”。
 
25岁的李骏和35岁的徐峰一样,都心怀“改变世界”的野心,可他们互相之间并不看好。
 
在李骏眼里,徐峰是个固执的“大叔”,口气太大,“是注定要失败的”。在徐峰眼里,李骏是个“小年轻”,和大多数90后一样,做的事“根本实现不了”。
 
但为了找投资,他们都费尽了心思。李骏花了7000元在一个叫“投融界”的线上融资平台上办了全年会员,拿到了600个投资人的联系方式,挨个联系。徐峰不会“这么奢侈”,他总结了三种“抓住投资人”的方法。
 
首先,创业大街上的机构都会不定期举行路演活动,投资人经常作为嘉宾出席,只要能要到名片,进一步约谈就有了可能。或者,这里的创业服务机构大多设有专门的孵化器,若能成功加入,就可由他们链接资源。最后一种办法,就是偶遇。
 
“要敢于进攻,脸皮要厚。”这是徐峰的主要战略。
 
知名投资人桂曙光每天都要面临数十次、上百次这样的“进攻”。创业者们总能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等多种途径找到他。他不想嘲笑他人的梦想,但让他无可奈何的是,这些致力于成为未来的马云、乔布斯、比尔·盖茨的人,大多连创业的第一步都未跨出。
 
桂曙光介绍,虽然基数不断增长,创业的死亡率仍然极高。通常情况下,100个项目里,仅有两三个能够获得投资,存活下来;对于剩下的大多数,死亡很近,投资却遥不可及。
 
“创业就像赌博,甚至比赌博更甚。”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说。
 
苏菂是第一个在这条街上开办创业咖啡的人。他经常遇见像徐峰一样立志改变世界的人,也曾眼看着一些项目出乎意料地越做越大,获得几千万融资。但更多的人,来了一次后便再也不会出现。
 
失败者总是大多数。常见的还有一群被称为“连续创业者”的人,简单地说,就是那些屡败屡战的人。2014年初,一份来自中关村创业者的问卷调研报告显示,连续创业者和大企业骨干离职创业者已成为中关村创业主力军,其中连续创业者占比达37%。
 
杨林苑也曾在车库咖啡有过一段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的奋斗史,以失败告终,四十多万打了水漂。他重新回到一家投资基金做投资总监,剩下一个巨大的无线网络发射器,是当初设计的产品。相比“失败”,杨林苑更愿意使用“休克”这个词,但他很清楚,重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徐峰并不相信自己真的会遭遇失败,哪怕一次。
 
今夜不再留宿
 
“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欲望,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
 
“战役”已持续了半个小时。徐峰焦躁不安,眼看着投资人就要被打动了,“巴不得马上就定下来”。
 
他正说得滔滔不绝,唾沫横飞,投资人突然接了一个电话。他们在电话里讨论起徐峰的机器人项目,提到了那个2000万。
 
10分钟后,电话挂断了。“你要求的金额实在太大了。”投资人显得有些过意不去,“项目挺好,可还是等生产出来再说吧。”投资人留下一句话,匆匆走了。
 
就在10分钟内,这个花费数天争取来的机会就这么泡汤了。整个下午,徐峰都沉浸在失败的阴云里。
 
晚上11点,徐峰拖着行李箱离开车库咖啡。今晚,他决定不在这里留宿。
 
黑夜里,一些咖啡店里仍然有零星几个人在埋头工作,街道上冷冷清清。一个弹着吉他的歌手在街边卖唱——徐峰听说他也想创业。走过3w咖啡门口的大幅广告,知名投资人徐小平在那儿向他勾动着食指,像是说着“来吧,来创业吧”。
 
也是在这样的夜里,另一名创业者刘辉曾跌跌撞撞地走在这条街上,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那时所有灯光都熄灭,周围安静得可怕。刘辉创业3年了,3年没有收入了。他最先唱起了崔健的《投机分子》:“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欲望,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
 
一路上,徐峰一句话也不说,他觉得有些累了。
 
但几天后,徐峰突然又说自己想通了。“投资人都是趋利的,他们希望马上能看到收益。”而他的项目是一次长期作战,短期内无法盈利。因此,他将这次谈判的失败,归结为投资人没有远见。“他们不懂我的野心。”
 
此后,徐峰反而变得更加主动。他打算实施海量战术。
 
“不停地找,找到就立刻见面,总会有合适的”。他抱着类似相亲的心态。徐峰的“勇猛”在车库咖啡出了名。一些人效仿他,一些人嘲笑他,他却并不在意。“等我成功了,他们就知道了。”
 
10月18日,800平方米的车库咖啡里挤满了人。如往常的周末一样,这里正在举办路演,让创业项目上台展示,并邀请了3位投资人做嘉宾。徐峰在一旁守候,路演一结束,他默念着“高潮来了”,向着几位投资人冲了上去。在混乱的人群里,他快速地拿到了3张名片。
 
半小时后,人群渐渐散去。一位投资人准备离开时,徐峰大步上前,哈着腰憨笑着,伸手去接投资人的包。但他的热情被拒绝了,对方用力甩开他的手,像是受到了惊吓,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尴尬地站在门口,望着投资人匆匆离去。那张名片上的电话号码,他再也没有拨打过。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徐峰为化名)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top/ChuangYe/2014-11/3327.html,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清风123456 |
标签: 草根创业 
评论: 创业大街上的年轻人: “他们不懂我的野心”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2550) 热点(2000) 新闻(2818) 国际(1593) 娱乐(2422)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155) 音乐(2066) 民生(971) 行业(58) 财经(315) 股票(139) 时装(9) 商机(19) 女性(393) 男士(75) 美容(42) 时尚(27)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4) 健康(237) 养生(99) 医学(76) 母婴(110) 亲子(56) 旅游(120) 购物(10) 美食(55) 创业(79) 社会(4271) 观点(563) 房产(96) 汽车(7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47) 科技(218) 展会(4) 数码(96) 足球(185) 体育(257) 教育(510) 高校(629) 法制(947) 军事(284) 游戏(174) 美女(5518) 欧美(26) 运营(18) 网络(221) 读书(284) 励志(169) 灵异(52) 奇闻(155) 趣闻(147) 历史(127) 人物(83) 星相(383) 艺术(44) 两性(74) 情感(148) 文学(288) 武林(217) 道教(57) 佛教(141) 广州(97) 地区(13)